-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解锁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密码”
——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助力社会治理能力再提升
■通讯员 陈惠 陈长河
“要持续做好河道整治及清淤、垃圾清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河道生态环境治理......”近日,漳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前往和平、西园等乡镇,视察九龙江流域部分河段水体水质情况,了解近期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改善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聚焦热点问题,持续监督问效。漳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生猪养殖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森林资源管护、九龙江流域漳平段水资源保护,通过专题询问、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督办代表建议等多种方式加强人大监督,全面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等专题调研,推动民生福祉改善。
与此同时,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和活力。一年来,漳平市各乡镇(街道)人大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深化人大代表“五个一”台企挂钩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陈东海在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优势,帮助台农有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创新打造“3410”工作机制、创新融合代表联络站+村居法官工作机制等,扎实推进基层人民民主建设,让人大代表更接地气,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见、可感、可触。
漳平市人大常委会还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联一述”“代表联系月”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联系群众3000余人次,收集各类建议意见166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3件。建立常委会领导“划片包干”指导机制,实现全程指导、重点帮扶、全面覆盖,推进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加强乡镇(街道)代表工作室和村级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已完成16个乡镇(街道)代表工作室、48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6个行业人大代表工作室提档升级。
近年来,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把百姓所思所盼所愿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2022年,制订《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履职情况开展“121”评议的暂行办法》;去年,继续把评议作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行“121”履职评议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稳步推进政府工作部门履职评议“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