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杨晓松

日子,过得好快!母校,龙岩师范(现龙岩市高级中学),迎来了120周年华诞。而我们,离开母校,也已廿四年了。微信群,朋友圈,多是母校的视频和照片。心痒难耐,找出念师范时的那本相册,随即,一条明亮蓬勃的溪流,流淌在了眼前。随着手的翻动,溪流或湍急,或缓慢。我兀自欣赏着,回忆着,这些溪流里活泼有力的鱼,或形单影只,或成群结队,一次又一次,搅动我们愈走愈远的青春。

1996年暑假,我们才初中毕业,正是做梦的年龄,稚气尚未脱尽,只是不曾想,师范给予了我们更广阔的时空。我们可以各取所爱,各学所长。画画的,唱歌的,运动的......一派纷呈,热火朝天。热爱读书的我,便常在图书馆里一排排的书墙下徘徊。自己的借书证是不够的,于是乎,把前后左右同学的借书证一并收罗来。那时,大家都在追读《平凡的世界》。茶余饭后,都是书里的故事。我欢喜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出身贫农,平凡但不平庸,更不甘心受命运所摆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也为田晓霞的死难过,为孙少平与田晓霞这一对悲情恋人画上了尤里·纳吉宾式的结局痛惜。掩卷至今,我仍忘不了她的猝然离逝......他们,在苦难中盛放最美青春,在平凡中砥砺不凡人生。

有时,我还于傍晚,或周末,从师范校门出发,右拐,上坡,过天桥,来到九一路,开始最惬意的旅程。或报刊亭,或二手书摊,或新华书店,抑或枫叶书店、席殊书屋......蹲也罢,站也好,靠也行,有时干脆席地而坐。翻开书页,光映照在书页上,从这一页出发,翻越山海,昏天暗地,乐此不疲,直至师范毕业回到乡村。就在前不久,又走进了席殊书屋,熟悉的场所,熟悉的空间,与老板侃了起来。20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没动,没变。那时常来,因为青春迷茫。但这书店就像一道光,借着光,让我慢慢走出了黑暗......

弥漫着脚踏风琴琴音的音乐山,也弥漫着白玉兰花的暗香。每到白玉兰花盛开的时节,整座音乐山,都是花香。那时,我们正青春,情窦初开。同学李所在的音乐山的房间,成了我们的根据地。“有一天,我飘飞的云,留恋上了那片清澈明亮的湖。我停止了流飞的脚步,在晨光月影中,驻足良久。这是一条迷人的鱼,有着驼铃的脆响,和清荷出水般的纯洁。”我不知道她是否感应于我投下的云影,但我悄悄写下的第一首诗,刊在校刊《小荷》里。突然觉着,那首小诗,多像一面小旗,挑在酒肆外。一颗心,在风中招展。

又一年夏天,龙津河边遇见,美了十八岁的天空。那时我正读《歌德诗选》,情不自禁写起一首长诗。我将诗寄了过去,她回信于我,很是满意。后来,我把这首诗再作修改斗胆寄给了《诗潮》杂志社。很快,我收到了编辑陈希英老师给我的回复:因太长,有些语言还是很美,写出少年的纯情,希望以后继续努力,有朝一日成为诗坛巨子。诗潮每期登的长诗大部分出自各名家名作,因此,我劝您写些短小的诗,写出您自己的风格......我亢奋了好几夜,虽然没发表成。

往事历历在目,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这天,灯火已阑珊,我们才发现,那些寻常日子,寻常往事,都是那么美好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