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的生动诠释

——观电视剧《大道薪火》


向贤彪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是一个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而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何其不易!电视剧《大道薪火》通过讲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4年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寻路”的故事,热情讴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思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生动实践,生动诠释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1931年11月,随着三次反“围剿”胜利,红军得到了空前壮大,赣南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中央苏区。此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政治排挤和错误批评的窘境中,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坚持治国理政、经济建设和土地革命。同时,尽可能争取参与军事指挥,处处给人以思想的光辉、信仰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可以说,毛泽东就是“苏区精神”的孕育者和模范践行者。“苏区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在“寻路”的征程上,理想信念弥足珍贵。“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大道薪火》集中展示了立足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解决问题、推动中国革命在实事求是中战胜磨难、踏平坎坷勇毅前行的光辉历史。这段历史也充分说明,任何成功的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胜利的道路都不是一马平川的,成功和胜利源于内心坚定的信仰、始终如一的信念和忠诚笃行的坚持。“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剧中讲述了毛泽东顺境不矜、逆境不馁,在遭受错误批评时专心做好政府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他一次次放下身段与他们促膝交谈、甚至激烈交锋,阐述自己的主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面对不公正待遇,甚至遭遇撤职的处分和错误批评,他仍然服从组织、相忍为党、相忍为公、相忍为事业,以其雄才大略和非凡领导力最终赢得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历史的转折不仅仅源自毛泽东一个人的坚定不移,还有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重要贡献。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著、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大道薪火》再现了伟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让观众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信仰的伟力。

在“寻路”的征程上,创新奋进弥足珍贵。“坚持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党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就坚持“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一次开拓创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是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也是党治国理政的一次伟大预演,且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金融经济方面,国家银行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了造币、发行纸币、发行债券等红色金融体系,有力支援了苏区人民发展生产和军事斗争;在司法建设上,颁布了有关反腐倡廉和建立监督体系的法规,有效地推进保护民众权益和惩治贪腐;在教育上,出台了教育法,建立了列宁小学、红军大学,以及各级的教育机关......在围绕土地、经济、战争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独创性思想,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项英、何叔衡、徐特立、林伯渠、毛泽民、邓子恢等同志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方方面面都涌现出一批生动的人物,发生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为执政理政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经验借鉴。

在“寻路”的征程上,爱民情怀弥足珍贵。《大道薪火》的开篇就是毛泽东亲自帮徐阿婆家开天窗,给阴暗的屋子里带来了光明。其间,又围绕爱民为民展开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毛泽东与徐阿婆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自己的军被送给她,并请傅连暲医生为她医治眼疾,关心秀秀的婚事,关心“小瑞金”的成长;亲自找来教员上课,教群众熬制硝盐,以解决因国民党封锁带来的盐荒;带领瑞金沙洲坝人民打水井,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长征前夕,嘱咐毛泽民一定要把百姓手中的苏币兑换成银元、兑换公债,以免敌人来后群众利益受损......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务实的实事好事,暖了民心、聚了民心,让苏区民众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坚定了跟党前进的信心,形成了革命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和苏维埃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实践,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为人民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寻路”的征程上,优良作风弥足珍贵。在该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务实作风、清廉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得以充分体现。流传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兴国山歌这样唱道:“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从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到普通干部都是这样的形象——穿草鞋、提灯笼、带干粮、走山路,访贫问苦,一心为民。即使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依然在不停地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改进干部的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即使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遇下,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也不搞特殊,不多吃一粒粮、一粒盐,始终与苏区军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剧中,广大苏区干部发扬好作风,军政军民团结一致巩固发展,苏区群众对党无限热爱,对革命无限忠诚,参军支前、捐款捐物,真实感人、催人奋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电视剧《大道薪火》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前行的动力极具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自觉弘扬“苏区精神”,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勇毅前行、建功立业。正如片尾曲所唱:“沧桑大道多险阻,朝着阳光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