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打好“大爱龙岩”牌 做好残疾人事业
■ 融媒体记者 罗玉文
10月30日,市委书记余红胜在市行政办公中心会见载誉归来的李凤梅、钟亮等两名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我市获奖运动员。余红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继续关心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持续打造“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残疾人事业又被称为“春天的事业”。近年来,我市围绕打好“大爱龙岩”牌,组织实施“兜底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帮扶、出行无碍、社会助残”等五大行动,努力把“春天的事业”打造成为“大爱龙岩”的一张靓丽名片。
让关怀更有温度
6月3日,2023年龙岩市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家长培训班在长汀举办。培训班内容丰富,含金量高,来自省、市、县高校和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倾囊相授,许多家长参加完培训后纷纷表示,干货满满、收获满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
我市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贫困残疾儿童陪护补贴、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精神残疾人住院医疗补助等制度,打造“轮椅上的希望”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项目、“你是我的小伙伴”残健融合品牌,搭建“萤火微光心智障碍家庭互助会”,构建残疾家庭支持及社交平台,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扎紧“保障网”,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残疾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救助。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和“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贴工作机制,兜住全市3万多户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为全市8.6万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重度残疾人实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个人资费代缴,完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实现残疾人“弱有所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让未来更有期待
对于广大残疾人而言,他们不仅渴望从苦难中突围,更渴望走出家门,走近梦想,走向劳动筑梦的春天里。
“残联的帮助,让我深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今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龙岩残疾大学生卢秋华,从小憧憬成为一名老师,但命运的坎坷,一度让其失去信心。疾病无情,人间有爱,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卢秋华重拾信心:大学期间,市残联每年为卢秋华提供5000多元的学费补助;毕业时,市残联和学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招聘会,并对卢秋华提供就业辅导、一对一联系......在大家的帮助下,卢秋华如愿成为龙岩北大附属学校的一名老师。
今年以来,市残联不断完善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10月,我市54名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已就业39人,已升学11人,拟升学1人,暂不就业3人,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我市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产业突破时空限制、利于残疾人就业的优势,创办全省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互联网孵化基地,引进阿里巴巴云客服、中国声谷等互联网就业项目,辐射带动千名残疾人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建立武平梁野仙蜜残疾人养蜂专业合作社,扶持192户残疾人脱贫致富。打造市级盲按示范基地,助力盲人集中就业。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更好就业。
让生活更加幸福
“太好了,你看现在有扶手多安全啊,我很满意。”日前,家住新罗区苏坂镇的陈阿姨高兴地说。
作为2023年新罗区170余户无障碍改造户之一,陈阿姨一家切实感受到了无障碍改造带来的便利。今年3月,新罗区残联组织第三方改造机构对陈阿姨家进行科学评估,提出10项无障碍改造项目的评估意见,并于9月完成改造工作。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居住环境、数字环境、社会环境情景温度,让残疾人“有碍”变“有爱”。将1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全市公共场所的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无障碍服务,推广“畅爱”系列专属通信产品,让3300多名视力、听力残疾人实现沟通“无碍”。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读专区,开办市级残疾人电视手语栏目、电台专题节目,帮助270余名残疾人考取汽车驾照,努力让残疾人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
成立龙岩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率先在上杭、武平、漳平、长汀成立全省仅有的4家县级残疾人慈善基金会,募集资金物资4000多万元,帮助残疾人4万余人次。建设45家省级“爱心助残驿站”,成立残疾人专门协会志愿服务队,打通服务基层残疾人“最后一公里”,把关爱送到残疾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