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象洞镇:

“一鸡一果” 走出乡村共富新路子


■ 通讯员 肖文秀 朱杰 赖惠鸿

“今年种了70余亩黄金百香果,预计年产量有28万斤……”8月26日,看着藤蔓缠绕的支架上长出越来越多的“致富果”,武平县象洞镇联坊村种植大户冯晓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树上有果,林下有鸡。近年来,象洞镇坚持以“红领行动·红耀武平”特色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红绿资源优势,深化“红色+生态”党建典型打造,把象洞鸡、百香果确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共富新路子。

党建引领 产业富民

象洞镇平均海拔469米,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沛清澈,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使得这里的黄金果个大汁多、香甜可口、“含金量”十足,也使得这里的象洞鸡皮薄肉细、鲜香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7年,象洞鸡成为厦门金砖会晤的国宴用鸡。

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象洞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思路,围绕“产业兴旺”目标,深入推进“红色党建+绿色产业”融合,突显党组织、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村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农业基地”,通过支部走前头、做表率,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象洞鸡、黄金果主导的特色重点产业已成为全镇农业支柱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8%。2022年,全镇黄金果种植面积约9000亩,年出产1.5万吨,鲜果及深加工产值达9.27亿元,成为武平县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象洞鸡存栏170万羽,年出栏350万羽,生鲜及深加工产值达到4.7亿元,农业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支部领办 合作抱团

象洞镇光彩村是“20年红旗不倒”的省定革命基点村,是武平革命发源地。近年来,光彩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激励引导群众以土地折算、现金等方式入股参与种植百香果。2022年,村党支部领办的光彩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黄金百香果示范基地200亩,带动60多名农户种植百香果600余亩,产值达9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村财增收。“通过支部领办,光彩村每年种植百香果就可增加村财收入3万元。”光彩村支部书记、主任谢文平说。

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为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象洞镇不断探索优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增强支部引领力、党员示范力,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发展。2022年,全镇黄金果种植100亩以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家,拥有象洞鸡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14家,其中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各1家,象洞鸡扩繁场2家。

“现在有了合作社,方便多了。我们只要专心施好肥、种好果,合作社会帮忙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光彩村支委、光彩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谢瑞芳说。

村企共建 激活产能

过去,因缺乏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资源等因素,象洞鸡养殖产业一直无法形成规模,以致象洞鸡如空谷佳人,藏于深山。2018年,象洞镇大胆创新,由11个村党支部共同出资500万元,建立了武平县象洞鸡活禽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综合项目,采取“党支部+运营团队”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有效解决了象洞鸡、肉鸽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屠宰加工、速冻冷藏及冷链物流等问题,“氧吧里的跑步鸡”更是声名大噪。

“以前,养殖户的鸡要送到广东屠宰,现在有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中心,不仅节约了不少成本,还打开了市场销售渠道,为象洞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芹礤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冯佰祥说。

2022年,象洞镇在联坊村由武平县众惠公司投资建立了象洞鸡屠宰加工、速冻冷藏和冷链物流项目,完成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500平方米冻库、200平方米运行中心建设,日屠宰量达2万羽,为象洞鸡产业发展加足了马力。

“下一步,象洞镇将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完善产业链条,持续推动‘一鸡一果’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独具象洞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象洞镇党委书记童军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