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模范光荣亭


光荣亭全景 胡家新 摄

光荣亭是上杭才溪的地标性建筑,建于1934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表彰“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而专门建立。

从1930年至1933年,毛泽东同志曾三次到才溪作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在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大会上把“才溪模范乡”这面锦旗奖给了才溪乡。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才溪乡有三千多人参加红军,占该乡青壮年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才溪乡有一千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流血奋斗,英勇献身。1933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才溪人民的巨大贡献和光荣业绩,在才溪老圩坪上建造了光荣亭,并把刻有“我们是第一模范区”这块奖给才溪人民的石碑竖立在亭的中间。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方恶霸进行反攻倒算,疯狂复辟,苏区人民惨遭迫害与摧残,才溪光荣亭也被敌人毁坏了,但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了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

新中国成立后,才溪人民在原地按原貌重建了光荣亭。中共才溪区委还写信请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

1956年春,毛主席到广州视察,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李质忠随同前往。毛主席知道李质忠是才溪人,当视察将要结束时,便问他要不要回才溪老家看看,李质忠把打算回老家看看的想法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回去告诉才溪区委的同志,来信收到了。你代我向才溪人民问好。才溪人民确实光荣啊!一个区百分之八十的青壮年男子上了前线,上千人为革命流血牺牲。光荣亭一定要重建好,‘光荣亭’三个字我一定题。”毛主席说完后,便在工作人员备好的宣纸上挥笔写了“光荣亭”三个熠熠闪光的大字,并叮嘱李质忠同志带回给才溪老区人民。

如今,才溪光荣亭已成为福建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