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连城:山乡悄然兴起运动用品产业

图为连城一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生产皮划艇。
■ 通讯员 黄水林 罗家辉 罗虎 文/图
8月2日,在连城县庙前工业集中区,宏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棒球手套生产线、久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棒球生产线、牡丹亭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棒球棒生产线等生产红火,这里生产的棒球运动系列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俨然成为全球最集聚的棒球运动用品生产基地。
不仅是棒球,连城县还是全国领先的皮划艇、移动式篮球架、家庭健身器械生产基地,全县运动用品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缘何运动用品产业能在山乡连城悄然兴起?
精心筑巢引凤栖
在连城工业园区的福建康莱宝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切割、焊接、注塑、组装等生产线一片繁忙,工人们加紧生产出口欧美、日韩的健身运动器材。
“运动用品产业是蓬勃兴起的健康产业,我们企业在连城发展迅速,随着今年三期年产100万套健身器械项目投产,年产值可实现翻番。”康莱宝公司总经理金棋祥信心满满地说。
2016年,在浙江台州创业有成、看中连城优越生态环境的金棋祥,总投资2.3亿元在连城分二期建设以乒乓球桌、篮球架等家庭健身器材等为主的运动用品研发生产项目。项目落户以来,连城县发改、工信、工商联、工业园区等部门主动靠前提供“妈妈式”“保姆式”服务,在企业技改、用工招聘、金融信贷等方面主动服务、及时解忧,推动企业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年产值超4亿元。
连城县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打造高效率干事创业示范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育强运动用品龙头企业。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县委巡察内容,进行全覆盖督查,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连城的靓丽名片。建立县领导挂钩重点项目管理制度,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百干挂百企”活动。创新“问题吐槽”机制,推出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模式,在人、财、物、信贷等优惠政策向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倾斜,加快发展步伐。
精准招商聚产业
切皮、缝线、包装……在宏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切割机、织花机、缝纫机汇成火热生产的“交响曲”,工人们正精心加工生产出口到美国、日本的棒球运动手套。该公司副总经理萧紫燕说,“这是台商廖芳洲先生到庙前投资后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这些产品在海外市场名气都很大,消费者认可度也很高,今年订单已经排满。”
据介绍,2006年,台商廖芳洲手握着10多万份棒球手套订单,来到大陆,寻找投资设厂之地。路过庙前镇时,廖芳洲发现这里交通便利、地势宽广、人口众多,非常适合投资办厂。于是,他投资1100多万元,创办了以生产棒球手套为主的宏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位入驻庙前镇的台商。
在连城县和庙前镇的全力支持下,仅仅三个月时间,廖芳洲便租下厂房、采购好设备、整理好场地,接着招聘员工、培训技术,把一项新兴的产业带进这座小山城。
如今,庙前形成完整的棒球运动产品产业链条,成为全国最集中的棒球运动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全球棒球运动用品采购商重点采购点。今年上半年,庙前棒球运动用品产值超2亿元。
连城围绕重点培育的运动用品这一健康体育产业,建立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驱动机制,坚持大抓招商,落实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莲商回归工程”,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精准承接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和闽东南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一体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靶向“链式”招商,提高招引项目精准率,推动运动用品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精益创新促发展
吸塑定型、修整复合、安装配件、装车外销……在连城工业园区福建渡远户外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一幢幢高大宽阔的厂房里,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精心生产各式各样的皮划艇产品。而在项目三期高端吸塑皮划艇产线上,几艘线条优美、颜色亮丽的皮划艇特别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采用复合材料,引进真空吸塑技术,自主研发、最新推出的高端皮划艇及水上运动用品系列。”在场的渡远技术人员自豪地介绍说。该公司坚持品质第一的生产理念,对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精益求精,产品成功打入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
连城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采取“一企一策”扶持机制,全力帮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财政设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在工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提升企业专利保护意识和专利申请能力;深入实施“才聚连城”工程,注重“柔性引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汇聚英才,为连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