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匠心打造,龙岩东山湿地公园成为城市新的“生态廊道”,犹如一颗光泽动人的绿色翡翠——

山水在城中 城中有山水


■ 融媒体记者 林阿玲

6月30日,周末傍晚。雨后,风有了凉意。

龙岩东山湿地公园里,渐渐热闹了起来。漫步于亭廊水榭,只见波光粼粼,芳草茵茵,鸟语虫鸣。远处的高楼,跑步的青年,欢逐的孩子,与水光山色、草地蓝天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这个集区域水利、城市湿地、生态文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成为龙岩新的“生态廊道”和城市“会客厅”,带动着东山人居板块的品质提升。

“这个湿地公园建起来后,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周边的房子都升值啦!”市民李丽笑着说,她家住紫金莲园,经常来此锻炼。过去这里的河畔杂草丛生,破屋林立,垃圾堆积,东山活禽市场污水直入小溪河,流域生态问题突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溪河流经的东山板块是龙岩中心城市最大的人居板块之一,依托小溪河,建设一座多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既可有效解决流域生态问题,同时可缓解东山人居板块绿化不足问题。这一动议很快转化成为政府决策,并启动实施。

2020年,东山湿地公园一期工程被列为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总投资约5500万元,占地面积约37公顷。围绕“造绿、活水、便民”的目标,我市精心规划设计东山湿地公园,致力将小溪河流域东山段建成与城市生活同呼吸共生长的流动风景,重构人与水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活力与生态系统保护,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推进的生态文明示范点。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财政局(市山水办)深入研究吃透中央及省的财政政策,通过积极申报争取,东山湿地公园一期工程获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4000万元;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生态环保、农林水利等各类资金980万元用于东山湿地公园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拆除违建、清理垃圾、整治养殖场;建设湿地32万平方米,打造5.8公里生态驳岸,新增绿道11公里……多年匠心打造,通过地貌重塑、岸线整治、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恢复河滩地等举措,小溪河流域东山段实现从“脏乱差”到“绿亮美”的嬗变。这座城市湿地公园,展示出了山水、花鸟、廊桥等自然风光之美。

山水在城中,城中有山水。如今放眼东山片区,湿地公园就像一颗镶嵌其中的翡翠,光泽动人,无比惊艳。步入这里,便可暂别城市的喧嚣,尽情遐思。良好的生态、完善的设施、独特的景观,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使东山片区的环境气候得到了极大的调节和改善,成为全市湿地公园的典范之作。

“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合理布局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基础条件。下一步,市财政局(市山水办)将统筹安排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努力打造更加广阔的‘山水在城中,城中有山水’的生态画卷。”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郑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