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多彩民俗迎端午


■ 通讯员 黄秋萍 陈景彬 李长流 图/文

“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永定土楼客家人一年一度的“粽子节”、“五月节”,是一年中的“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在当地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打糍粑等传统习俗外,还会在自家的门上悬挂艾叶、菖蒲,给小孩子点朱砂和戴香包等端午习俗。

日前端午节期间,我们走进位于永定区高头镇的侨福楼大院,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桌上摆放着各色香包,当地村民们正忙着穿针引线缝制“香包”,她们将端午祝福缝制在小小香包里,一针一线都蕴含着浓浓端午情。据了解,每逢端午时节,当地村民都会缝制装有中药的香包,让孩子们在端午节当天佩戴,有避邪驱瘟之意。他们用五彩珠绳缠成绳索,再用碎布缝成香包,香包里装有艾叶、丁香、陈皮、藿香、甘松等十几味中草药组成,佩戴于胸前,香气扑鼻。客家人佩戴香包颇为讲究,老年人一般喜欢梅花、菊花、桃花等图案,象征着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便早早地制作好香包,赶在节前送给情郎。

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每年端午,家家都会在端午当天日出之前,洒扫庭院,在门上悬挂艾叶、葛藤、菖蒲等,同时将悬挂数日的菖蒲、艾叶熬水,然后全家男女老少用这药水洗浴。

“挂艾叶、葛藤,主要是祈求一切平安、顺利,艾叶葛藤水洗澡,能够起到祛寒湿、避蚊虫、驱毒避邪的作用。”当地村民江建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