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冯地村:用好村规民约 守护绿水青山


本报讯(通讯员 黄水林)“不砍树、不烧山、护水源、保家园……”6月12日,说起村中的村规民约,冯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应增娓娓道来。

连城县曲溪乡冯地村,九龙江源头之水穿村而过,汩汩向前,被誉为九龙江源头第一村。村子地处梅花山腹地,海拔12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上世纪80年代末,周边其他村子都渐渐富裕起来,冯地村却还戴着“穷地”的帽子。有村民提出砍树致富的想法,时任村支书刘德炘坚决不同意:“砍了树我们会永远是穷地,还会让下游的群众没水喝,不能砍。”为了制止村民擅自上山砍树,村里安排了村干部组成护林队轮流值守,对偷砍树木的村民进行必要处罚,从在村里敲锣承认错误、罚放电影,到给全村老少发糖、发猪肉,村民的砍伐行为一步步被规范。

将鸡鸭牲畜圈养在山上,对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理,对村庄环境进行全天候保洁;实现电能、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全覆盖,解决村民对燃料的后顾之忧;将维护村庄清洁卫生写进村规民约,组建护河志愿服务队……冯地人用一项项实际行动守护好九龙江源。

守住了绿水青山,冯地还要改变往日的“穷地”形象。曲溪乡是连城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冯地村共有林地1.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就有9500亩,人均竹林面积近30亩。

为了发展毛竹产业,村里开辟竹山便道,实施竹山丰产林改造;请来专家指导、科学管护毛竹山,不断提高毛竹、竹笋品质和产量;与加工企业签订协议,解决毛竹销售问题;利用毛竹林,发展金线莲、倒吊黄花、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林下种植……如今,仅毛竹一项,冯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8000多元,成了村民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村里还利用海拔高、生态好的优势,广泛种植佛手瓜、南瓜、四季豆等高山蔬菜,销往厦门、福州和广东等地,越来越多的冯地人吃上了“生态饭”。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冯地村成为厦漳等地游客探寻“九龙江源头”的重要打卡地,村里趁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冯地村每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村民可增收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