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色”
将军故里焕新颜
■ 融媒体记者 梁熙
山河毓秀,物阜地灵。夏日的湘店镇,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满山翠绿的茶树、芳香甜蜜的蜂蜜……在艳丽的阳光下,丰收的喜悦蔓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
近年来,湘店镇广大干部群众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奋力闯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老区振兴发展新路,昔日老区旧貌换新颜,处处焕发着新的活力。
特色产业
奏响富民“增收曲”
“2022年我开始种植羊肚菌,今年种植了5亩,4月就售完了。”昨日,湘湖村的村民刘荣添正在检查自家鱼塘养殖情况。种了两年羊肚菌,他对此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加强羊肚菌种植的技术指导,提高羊肚菌的亩产量。”
“湘湖村目前种植了150亩羊肚菌,每亩预计有2万元左右收益,可进一步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斌介绍,下一步,湘湖村将扩大种植规模,打造羊肚菌特色产品种植示范片,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做好羊肚菌深加工。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湘店镇开展“乡村建设年”行动,通过比党的建设创先锋乡村、比环境整治创优美乡村、比村财增收创富足乡村、比文明创建创和美乡村、比项目建设创幸福乡村“五比五创”,营造乡村振兴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发挥片区能动性。
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养蜂、脐橙、砂糖橘、茶叶、中草药、大棚蔬菜、灵芝等特色种养业。目前,全镇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4个村超过15万,一个村超过30万。
“红色+”模式
激活振兴“新引擎”
近日,上杭县第三中学的学生们来到湘店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了解开国上将刘亚楼的革命故事。
湘店镇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涌现了刘亚楼上将、罗斌少将、刘克谟烈士等杰出人物。据统计,全镇有已查实姓名的烈士152人,占武平县烈士总数的近六分之一。
绿色山水赏心悦目,红色基地铸魂育人。近年来,湘店镇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在保护、升级、提质的基础上,将红色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将观光与体验相结合,发展研学旅游基地,通过“红色+”模式铸就乡村振兴新引擎,实现老区换新颜。
目前,全镇以建设空军特色的红色旅游小镇为整体定位,建设了刘亚楼红色教育中心项目、空军主题公园、战斗机模型展馆、刘亚楼将军生平陈列室、龙岩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军事安全宣教馆和武平县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等,空军特色小镇初具规模。
如今,刘亚楼将军故居、刘亚楼红色教育中心及空军主题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景区知名度、美誉度直线攀升,成为各机构各单位开展党史教育、爱国主题教育、红色教育、警示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党性锻炼实践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共接待研学研教团队1.5万余人次、各类旅游团队6万余人次,为当地创收130万元左右。
“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结合湘店的生态优势,打好‘红色+特色’的乡村振兴‘组合拳’,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湘店镇党委书记钟东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