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时代才溪党员干部,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摸清群众所需,把准发展规律,以实际行动践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 融媒体记者 丘启龙 通讯员 张敬年
“你们能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既能和群众一起闹革命,又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很好。”90年前,毛泽东曾这样鼓励“苏区模范乡”才溪区的干部们。
今天,新时代的才溪镇干部们,传承和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不断拓展和提升才溪乡调查精神内涵,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充分展现出苏区儿女的时代担当。
助理,就是帮助大家理事!
13日,记者走进上杭县才溪镇溪北村的智慧果蔬基地,看见大棚里七彩番茄、迷你西瓜、水果黄瓜等果蔬挂满了枝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赖春介绍,该基地占地约50亩,由村合作社与外地企业共同出资建设,采用现代智慧农业技术种植采摘类果蔬,年产值近400万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
然而,眼前硕果累累的农业基地,两年前还是一片问题多多的弃土场。“以前,常有村民占用弃土场违建房屋、圈地种养等,引得其他村民前去阻挠、争吵。”赖春说,当时这片闲置地让村干部们很“头疼”,如何才能“变废为宝”,是干部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怎么解决?听听群众怎么说。赖春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去聊去问,仔细聆听乡亲们的心里话。“统一规划起来,做些不会带来污染、又有收益的项目。”这是大家的共同想法。
哪些项目符合要求?看看别人的先进做法,听听专家的思路。通过多次外出调研学习,赖春了解到现代化果蔬种植项目,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下定决心了就马上干!做通群众工作、做好土地备案报批、平整规划土地、引进合作公司、请来农业专家、搭建现代化大棚……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2022年下半年,智慧果蔬基地顺利建成。
“可以啊小赖,这块土地还真被你整活喽!”基地落成当天,村民们笑着对赖春说,她这个助理还真能帮大家理事!
工作队长,也是家长!
5月6日,暴雨来袭,才溪镇下才村河水猛涨,多处田地遭受损坏。
具体受灾情况怎样?影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5月8日,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才溪镇派驻下才村的工作队队长邓梅子带领工作队同事,爬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统计灾害详情。
据统计,此次暴雨造成该村良田被淹约100亩、山体塌方8处、水渠损毁21处。了解到群众最关心的是农田灌溉、机耕道路塌方等问题,村民们忧心这些灾害会影响按季耕种。
群众的愁心事,就是党员干部们立马要办的首要工作。邓梅子在听取群众意见、征求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立即协调调度160号水管进行引灌,解决因水渠受损而影响农田灌溉的问题。
解决完农田灌溉问题,邓梅子又马不停蹄跑上跑下,协助争取农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动群众筹资筹劳,推动水渠修复、机耕道路平整,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运行。
“邓梅子:入户走访682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89个。”在才溪镇2022年党员干部入户登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记录。下才村村民都很喜爱这位大姐,她走遍了村里的所有家庭,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找她。有位村民说:“梅子,是我们村的工作队长,也是我们大家的家长!”
调查研究,永远坚持的传家宝!
1930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三次到上杭才溪,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90年来,才溪人民继承和弘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精神,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发扬优良工作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发展。
如今,才溪镇借助人大代表制度、信息科技进步等举措,让调查研究的范围更全面、群体更广泛、方式更多样,聚焦问题更精准,解决问题更迅速——
通过推行“1479工作法”,才溪镇构建起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人大代表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设立“赴圩议事站”,基层群众利用赴圩余暇建言议事,党和政府能及时了解群众的关注与期盼;“有事找代表”线上平台、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e龙岩等线上平台,让群众不出门也能反映问题。
走进群众心里,听实话、做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所忧所虑,才溪镇凝聚起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奋力奔跑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2022年,才溪镇溪北村、下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其余各村村财收入普遍超过15万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平安和谐,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了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样,这句话也深深镌刻进才溪党员干部的心里,体现在如火如荼的才溪发展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