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城乡老年人的用餐问题,我市积极建设长者食堂,目前全市共建有185个长者食堂(126个在建),建成后将实现全市乡镇(街道)长者食堂全覆盖——
“一餐热饭”的幸福
■ 融媒体记者 梁熙 文/图
长者食堂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通过改扩建方式建设,或是由乡贤捐资捐物建成。这些长者食堂让社区、乡村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
2019年,省民政厅在全省启动第一批20个长者食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59个长者食堂,在建126个,为解决城乡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留守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开辟了新的解决路径。
家门口的“热乎饭”
4日中午11:35,新罗区西城街道西桥社区的长者食堂已围坐了10多个用餐的老人。
“今天的鱼,很合我的口味。”82岁的黄秀杭阿婆在食堂吃完午饭,心满意足地与老年朋友们闲聊。
黄阿婆腿脚并不怎么灵便,孩子常年不在身边,独居的她对煮饭的问题非常头疼。“食堂菜色多,我的营养也丰富了。有了这个食堂,我生活便利多了。”西桥社区长者食堂开办以来,黄阿婆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把镜头转向农村的长者食堂。5日中午11:20左右,武平中山镇龙济村的长者食堂内,部分7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在享用美味的午餐了。
龙济村的长者食堂目前每天有24名70岁以上的老人用餐,其中7名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志愿者送餐到家。89周岁的老党员危肇林和妻子也是送餐的对象。由于身体和家庭原因,夫妻俩与儿女们并未生活在一起,夫妻俩过去都得自己煮饭。
“感谢党,为我们老两口解决了大问题,3块钱就让我吃上了热汤热饭。”当天,接过送来的午饭,危肇林对着送餐的危冠明不停地表示感谢。
“食堂今年农历二月初三开业,村里的老人家都很开心。”村支部书记危振元告诉记者,龙济村老人多,60岁以上325个,70岁以上151个,60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23%。
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
为了能让老人“食”有所依,乐享“舌尖上的温暖”,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长者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活”出精彩。
记者了解到,西桥社区的长者食堂是社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服务,食堂采取预约制用餐的方式,一周7天菜品不重样,三菜一汤的搭配需10元。龙岩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西桥社区长者食堂负责人施岩波介绍,尽管政府层面已为食堂运营提供了一定政策优惠,但食堂所需的用工成本,食材、水电气、物耗等支出并不能完全覆盖,为此食堂除了服务老年人外,还有对外营业。“食堂是我们其中的一项养老服务。为了破解运营成本问题,我们开辟其他养老服务,形成养老服务圈,进而贴补助老公益项目。”
“我们社区对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辖区内的老人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同时也探索更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西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盈表示。
对于农村的长者食堂,龙济村采取“四个一点”的方式创办而成:即上级补助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乡贤捐助一点,老人或子女自行缴纳一点。
危振元测算过,长者食堂全年运营费用约为20万元,各级财政运营预计补助5万元左右,余下的费用缺口如何弥补?“目前,我们乡贤捐赠了3万元,但是以后的运营费用,我们也一直在思考。”
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长者食堂是列为省、市为民办实事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
记者从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了解到,为进一步扩大长者食堂覆盖面,2022年市民政局制定《龙岩市利用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善款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方案》,利用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的1200万元善款,在全市新建长者食堂80个,今年又有46个示范性长者食堂项目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龙岩已建成59个长者食堂,还有126个在建,建成后实现全市乡镇(街道)长者食堂全覆盖。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都是长者食堂建设运营绕不开的三个问题。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丘永红表示,政府部门除了为长者食堂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更多资金外,还希望能带动乡贤、企业等民间社会力量发挥慈善作用,大力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在全社会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