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做大白鸭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通讯员 邹善水 邹凤
4月20日,“中国连城白鸭产业重镇”的连城县北团镇,焦坑、石丰等10多个村的山垅田里、养殖鸭场,随处可听到连城白鸭在戏耍欢歌。展翅腾飞的大型白鸭雕塑耸立在镇政府所在地山下村街头与滨河溪畔。
镇党委书记温水兴对笔者说,连城白鸭有白羽、乌嘴、黑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在连城县有五百多年养殖历史,清道光年间成为贡品而誉满中华。北团镇是连城白鸭发源地。山垅田多,水盈塘丰,境内山清水秀,是连城白鸭最佳“生活区”。1999年,连城白鸭被国家禽业协会专家誉为“优秀稀有的地方种质资源”“鸭类中的国粹”“全国唯一药用鸭”。2001年5月被中国家禽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连城白鸭之乡”。
北团镇十分重视擦亮“中国连城白鸭之乡”这张唯一名片,扎实把集镇商铺打造成为连城白鸭美味展示展销街。加强连城白鸭元素的运用,在原有全国产业强镇标识、产业强镇展示等基础上,增设白鸭文化墙、白鸭大型雕塑、白鸭主题公园,建成白鸭展示展销中心,重点对部分餐饮店面进行统一改造,形成北团集镇内浓厚的白鸭文化氛围。美食街店飘鸭香,最佳美味白鸭汤。
2022年,北团镇白鸭产业从业农户1500余户3018人,全镇白鸭存栏18万多羽,出栏 68万多羽,与上年同比增长43%;出栏白鸭苗130余万羽,销售给全县白鸭养殖户;销售白鸭蛋770万公斤,白鸭全产业链产值达5.1亿元,养殖户人均年收入2.7万元;石丰等8个党建联建村均集体经济增收5.3万元以上。白鸭产业重点村石丰村43名党员,5名村“两委”成员,人人是白鸭养殖户,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
近年来,白鸭产业村石丰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庄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领办的丰源白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党员当好白鸭产业“示范员、技术员、销售员”,以“1+N”的模式挂钩帮扶农户发展壮大白鸭养殖业,吸引带动73户白鸭养殖户150余人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显著发展壮大。
为破解养殖连城白鸭投资周期长、短期效益低、养殖风险大的问题。连城县专门出台“连城白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按标准化要求建设的基地养殖场,经验收后每个场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奖励补助,并可享用连城白鸭地理标志;将基地场养殖纳入“连城县规模经营风险基金”范围,减少养殖户因不可抗拒风险损失,调动规模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誉为“白鸭司令”的李安洪、江盛宏、江胜生等白鸭养殖致富带头人,通过与脱帽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脱贫户发展白鸭养殖产业,为脱贫户提供免费鸭苗和技能培训,并以市场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养殖的白鸭,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问题,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全镇共带动脱帽贫困户59户181人参加白鸭养殖激励性扶贫项目,每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政策好让我们放心投资连城白鸭产品开发。”福建省润景食品企业看准连城白鸭独特的药膳功效与北团镇的生态资源优势,2020年注册资金1320多万元落户北团镇。以加工连城白鸭汤自热罐头食品为主,罐头开盖自热可餐,保持了连城白鸭汤鲜味特点,省去了消费者家庭宰杀、烹蒸等麻烦。目前,2条自动化生产线加工白鸭汤,已建立6家连城白鸭养殖基地+50多户摘帽贫困户,吸纳50多人到企业务工。去年加工白鸭汤自热罐头产量50余万瓶,总产值50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等地。新建8家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新增养殖规模8万多羽。培育了11家从事屠宰和真空冷冻包装企业。
借助“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国家级名片,北团镇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推动白鸭产业发展壮大。镇党委积极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的模式,助力白鸭产业振兴。“白丫丫”党建联盟辐射带动19个村,3家企业、14家白鸭产业合作社、42个家庭农场、养殖户200余户。北团镇扎实打造连城白鸭发源地与白鸭养殖重镇品牌,把连城白鸭产业列入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镇去年白鸭出栏量68万多羽,年总产值880万元。养殖连城白鸭已成为北团镇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