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会议旧址,见证一段历史风云


□ 孔晓娟

汀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自有“上河三千,下河八百”的航运繁荣,尤其是上杭官庄一带的航运,堪称“黄金水段”,依傍水陆的交通要道,一度成为长汀、上杭、武平三县结合部商品的集散中心。

官庄这片红土上,布满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官庄是他们进行革命实践的地方。1930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曾前后五次来到官庄。

1930年6月上旬,毛泽东同朱德率领红四军到上杭,在官庄击溃了国民党军周志群旅。1932年3月31日,毛泽东从长汀的河田坐船来到官庄,同年6月6日毛泽东率回师赣南的东路军再次来到官庄,8日在官庄召开东路军军事会议,简称“官庄会议”。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红一军团参谋长陈奇涵,红五军团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董振堂,红五军团政委萧劲光等出席会议。会议总结红军入漳州作战的经验教训,讨论对入赣粤军的作战计划。总参谋长叶剑英根据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对下一阶段的计划作了部署,会议决定红一、红五军团经广东梅县回师赣南,计划6月底到达赣南与红三军团会合,打击进攻赣南的粤军。东路军官庄会议是红军在闽西召开的一次高规格的军事会议。会议确定的东路军入赣作战方针,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路军官庄会议的遗址,在如今的官庄镇背街12号,原本是回字形砖木结构的一层平房店铺,总面积约为50平方米。店铺的前半部分设置柜台货架,用于摆放商品;后半部分用来堆放货物,前后之间有个小天井,两边过道上建着小阁楼,是留予供货客商临时歇息的。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中,如今只剩半截斑驳残墙,那些散落着的残砖断瓦见证了历史的烽烟。

官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官庄会议的旧址展示着先辈们的革命信仰,官庄连绵的山脉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东路军军会议遗址只剩这半堵的残墙,残垣里的每一块青砖都映照着那段峥嵘的岁月,红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