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粮”心
——龙岩学院奇迈“粮”心小分队开展粮食安全调研小记
□ 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曾俊钦
通讯员 陈春华
这是一群有“粮”心的年轻人。4月6日,记者走近龙岩学院的奇迈“粮”心小分队,听他们讲述在乡村田野的调查研究故事——
龙岩学院奇迈“粮”心小分队创立于2022年9月,主要由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师范与教育学院的多名学生组成。目前,小分队已经在我市多个村庄开展粮食安全调研,指导老师与小分队同学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端牢粮食供应饭碗丰富提升“大食物”粮食品类品质的建议》,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和省农业农村厅采纳。同时,在新罗区苏坂镇黄地村,小池镇何家陂村、璜溪村、京源村、牛眠石村等村庄规划中,小分队将水稻试验田、耕种文化研究等有关粮食安全元素充分融入。
心之所起,为稻粱谋
“去年以来,我们老师和学生组成了奇迈‘粮’心小分队,就是要致力于学习推广粮食安全知识、服务粮食生产、树立粮食节约意识。”奇迈“粮”心小分队的指导老师林夏竹说道。
当时,林夏竹老师萌生组建奇迈“粮”心小分队的想法后,与陈梦依、方慧两位指导老师在龙岩学院内开展了粮食安全主题座谈会。经过三轮沟通交流,最后吸收了9位来自不同专业对粮食安全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并特邀了1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学生,正式成立奇迈“粮”心小分队。
团队前期经过多次主题研讨,确立了调研的主题、途径;从往年文献数据分析,确立了从“种粮农户、涉粮企业、涉粮政府部门、粮食专家、在校学生”这五个主体,采取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小分队队长、2021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李雯菁介绍:“我们团队前期深入探究福建省粮食安全现状,以福建省粮食安全历史、现状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后期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
“今天我的碗里没有留下一粒米。”2021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赖幸子在参加完小组课题讨论后感慨,“在经历了几个月后的调研后,我对粮食安全有了深入的认识,每次去食堂都会有意识地吃多少拿多少,争取做到不浪费。”
脚踏田野,手抚稻穗
去年11月,小分队走进乡村调研第一站新罗区小池镇璜溪村。正值收获季节,美丽的乡村铺满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荡漾出丰收的喜悦。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分成3个小队、每队4人,分头开展调研活动。大家挽起裤脚,撸起袖子,进入到当地的农田里,与当地村民深入交谈。
在实地考察的3个月里,奇迈“粮”心小分队除了实地调研的6个村庄、2个乡镇,还走访了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农业农村厅、市粮食局等12个涉粮单位和部门,调研了16家涉粮企业和商店,访谈了39位农民和粮食消费群体。
“开始实践走访时,我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每天总是很焦虑,一点也不喜欢太阳下蚊虫多的稻田。可是有一天在走访多处地方后,还帮黄地村的黄奶奶干了一些农活,又困又累,留在奶奶家吃了一碗白米饭,在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我们这些天来努力加班加点的意义。”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林超颖说道。
守护“粮”心,“十粮”丰登
团队指导老师方慧表示,“每次调研不仅是学生们的能力得到许多锻炼,我们老师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前期的研讨必须要在后期落地,真正走入一线了解挖掘,才能实现我们调研的目的和意义,粮食安全不仅是口头上更要行动上。”
经过5个多月实地走访等不懈努力,奇迈“粮”心小分队针对当前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十粮丰登”的思考与建议:优化品种注重品类,形成“多元粮”;大力实施种业振兴,培育“加芯粮”;千方百计守牢耕地,提增“自有粮”;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打造“科技粮”;培育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保障粮”;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品牌粮”;推广绿色技术装备,发展“健康粮”;构建仓储物流保供,提高“储备粮”;开拓新业态新空间,深耕“新兴粮”;完善政策红利体系,创设“制度粮”。
做有“粮”心的新时代青年。红土地上,奇迈山下,这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龙岩学院大学生,正在用时代青春和汗水为书写粮食安全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