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系列枫桥”助力市域社会治理


□ 融媒体记者 赖容 通讯员 吴旭红

“和得邻居好,胜过穿皮袄”。近日,永定区坎市镇清溪村村民廖某文为便利出行,未经允许强行施工,将邻居廖某南家边沟拓宽并硬化路面,双方因此引发纠纷。当地司法调解员廖志彬接到案件后,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并以客家家训缓和当事人情绪,进而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品牌建设与打造特色相结合,将地域特点、文化传统与矛盾纠纷调解的新理念有机融合,从制度层面破解治理难题,把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系统化、集成化,构建龙岩“红土系列枫桥”品牌体系。

坚持以红色文化铸魂、赋能、立根,大力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打造龙岩特色“红色枫桥”调解品牌。将“深入调查走访”与“矛盾纠纷化解”并轨并行,创建具有龙岩特色的“红土法治调解员调查”工作机制,充分开展调解前调查。结合“公买公卖”的红色文化,生动开展调解。运用“对待群众真心、化解矛盾热心、说服群众耐心、服务群众诚心”的“四心调解法”,落实人民调解机制,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我市不断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将深植于客家文化“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等客家家训引入矛盾纠纷化解,建立“法德共进”治理模式,形成“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浓厚调解氛围。组建“客家调解员”队伍,遍布在村组、奔走于乡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深挖客家文化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通过“十佳优秀族规家训”“一村一姓氏家规、一村一祖祠祖训”征集及评选活动,寻找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平安文化的结合点。拓展调解思路,采取“四个一”工作法(“发放一份家训宣传单、组织一次家训家规学习、邀请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参与调解、制作一份含有家训的调解协议”),把“客家家训”运用到调解全过程。通过将客家文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打造“客家枫桥”调解品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新突破。2022年运用客家家训化解矛盾纠纷3381件,调处成功率达100%。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9.39%,绿色生态成为我市最大的优势、品牌和名片。市司法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绿色枫桥·法治护航”机制,构建“高端谋划、前端预防、终端治理”的涉林纠纷“大调解”体系,走好“保障棋”“队伍棋”“机制棋”,打造“林区枫桥”调解品牌。建立林农广泛参与的调解联络员网格,打造以解决涉林纠纷为主的“绿色调解室”,组建涉林调解专家库,推行司法行政、法院、林业“三家会诊”大调解模式,从源头化解一大批涉林矛盾纠纷,有力促进林区健康发展,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2022年调处涉林纠纷3813件,调解成功率98%。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引导人民调解参与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多年探索形成了“道路枫桥”新经验,整合人民法庭、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保险公司等部门资源,实行“常设常驻、派驻轮驻、随叫随驻”工作机制,实现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解决。将调解“单打独斗”变为部门“五方联动”,释放了警力、方便了群众、节约了司法成本,取得明显成效。以新罗区为例,2022年新罗区法院立案受理进入诉讼程序的交通事故纠纷仅占2.6%,大量纠纷实现了诉前化解,有力推动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源头化解,助力市域社会高效治理,为人民调解参与行业治理提供了路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