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果里有“黄金”


本报讯(通讯员 邱晓丽 吴郁芳)笔者近期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梁野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百香果育苗大棚,一株株百香果苗翠绿可人、长势良好,工人们正在进行果苗的换植工作,该合作社理事长吴才英也在一旁检查果苗根系。

“我的这些果苗根系发达,现在全部换大杯种植,小杯土壤的养分已经不够它用了。”吴才英精心打理着果苗,脸上泛起笑容,“我这边育苗育了10万棵左右,自己准备种3万棵,其他的都是本地的农户向我订的苗。果苗现在长势好,明年百香果就将迎来大丰收。”

今年梁野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百香果同往年一样热销,合作社共种了500亩百香果,其中吴才英自己种了70亩,亩产2500斤,每亩产值1万余元,全年销量近90吨,但百香果订单太过火爆,市场仍然供不应求。

不只吴才英。在武平,黄金百香果已真正成为了富民兴县的特色产业,成为果农的“致富果”和“幸福果”。

武平县是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武平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林改、捷文村群众来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百香果、灵芝产业作为发展林下经济、深化林改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农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同时,武平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共建产业”,推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在象洞、平川、中山等乡镇(街道)新建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5个,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8家,年可供应优质百香果种苗275多万株。”武平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刘冬生介绍,今年以来,武平持续夯实种苗基础,壮大百香果产业规模,集成百香果高优栽培技术,优化技术服务,引导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品牌经营策略,多举措扩大品牌宣传,打造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黄金百香果里有“黄金”。目前,武平全县种植百香果3.57万亩,预计年产量4.1万吨、产值4.5亿元。如今,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引领武平农民不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