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朋友更有发言权


□ 蔡庆阳

前不久,某乡镇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听取农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位农民朋友说:“以前,类似的走访活动不少,我们也曾提过不少意见和建议,但走访活动结束后,既没有给予及时的答复和解决,也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走走过场。”这位农民朋友的抱怨,虽是当前农村基层工作的个别现象,但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基层实际工作中,的确有些基层干部没有把农民朋友所反映的合理化意见当回事。一些人认为,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反映问题缺乏条理性、思考性,大都站在个人利益角度上考虑问题,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紧要,因此不予以重视或采纳。另外,还有个别基层干部不愿意听农民朋友说话,是因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情绪作祟,对农民说的话在理的则听,不在理的不答复,也不反馈,让农民摸不着头脑。慢慢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即便有非常有用的意见和建议也不再说了,久而久之与老百姓疏远了感情。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智慧和力量。农民处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线,对农村感情深,农业实践经验丰富,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实际上最有发言权。鉴于此,笔者认为,让农民畅所欲言是与农民沟通并拉近感情距离的好方法。这就需要基层干部转变观念,多开展一些类似于“乡村夜访”“促膝长谈”式的活动与服务,少一些手机微信联系,多一些面对面交流,多往基层一线跑,多往农户家中跑,才能真正看到和及时了解到基层一线的民生民情,才能听到百姓最真实的声音。

同时,基层干部在听到农民的反映问题时,必须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细心聆听,虚心接受和请教,并结合他们说的话,分析甄别,正确对待,取精去粗。针对合理合情建议,一定要及时采纳和办理,做到有问必答,有回音、有结果,该解释就解释,该反馈就反馈,让农民的好点子、好建议、好措施等,得到有效落实。只有这样集思广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积极献计献策,才能有的放矢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老百姓办实事和办好事,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舞台上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