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夜访“象牙塔” 解析“动力阀”
□ 融媒体记者 莫志强
一片灯火通明中,图书馆里,不时发出“沙沙”的翻书声;教学楼里,上晚课的学生正深入交流探讨;宿舍区里,一些学生正用手机通过VR全景模式“逛”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馆……9月27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龙岩学院,在有着“象牙塔”之称的大学校园里,处处感受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
“您看,我们因圆满完成任务,成果获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确认,作为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室,大四学生李菲指着手机里的相关信息,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暑期,她随龙院智能科创服务队深入永定乡村开展科普宣传公益活动,收获满满。自从大一入学以来,从校内到校外,从城市到乡村,红土地上留下了她热心公益的倩影。“去年7月,在物机学院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晚会上,微党课、情景剧轮番上阵,催人奋进!”李菲说,在展示环节,用三基色LED灯装饰的爱党之心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虽是理科,但现在我们的专业课也常常融入红色元素,并且常用自身所学服务红色文化发展。”一旁的物机学院大四学生谢美富接过话茬,“像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馆的语音播报系统,就是我们学院同学设计安装的。”
“现在大家参加技能竞赛的热情都很高,比如教师训练营活动,报名者众,‘卷’得很,不过这也激励我继续前进!”师范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傅涵如今每到周末,更多的是泡在图书馆里。闲谈间,记者感受到,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正在大学生中荡漾开来。2015年入学的游生富,2019年毕业后留在母校龙岩学院,作为一名辅导员,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更有发言权。“文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更丰富了,学习氛围也更浓了。”游生富举例说,他当学生那会儿,去学校图书馆的同学没有现在多,如今,一早排队入馆的队伍甚至延伸到了路边。
“五年间,我们的藏书总量增加了55.62万册,图书种类也多了不少,同时,智能化建设让阅读环境更为舒适,前来读书的学生络绎不绝。”龙岩学院图书馆馆长黄海群介绍说。“除了去图书馆,很多学生也爱去‘梦工坊’家居体验馆、共享厨房,提升自己的劳动实践技能。”龙岩学院副教授范宜标补充道。
生源素质的提高、高质量就业创业意识的增强、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日益浓厚,成为大学生不断丰富自我的驱动力,这是采访中老师对学生“动力阀”的一种解析。
夜访结束,已是晚上10点,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图书馆、走在校道上,他们的身影融进了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