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课后服务百花齐放 “减负增质”成效满满
□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池银花 通讯员 赖文光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市各学校新一轮课后服务也全面启动。9月26日,记者从龙岩市教育局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地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百花齐放,时间更合理灵活,内容更丰富有趣,探索出一系列特色育人模式,“减负增质”成效满满。
全市课后服务“5+2”全覆盖
中午在学校吃午餐,餐后由老师辅导作业;下午的课后服务星期一参加电子百拼,星期二参加管弦乐团,星期三、四在教室做作业,星期五参加速滑培训……这是龙岩东山小学二年级学生苏同学,每天放学后参加课后服务的日常。“每天的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完成,孩子还能根据兴趣选择课后服务课,对家长来说真的特别省事,最重要的是孩子很喜欢。”家长张女士对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颇为满意。
苏同学的日常是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缩影。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96.0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均能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受到家长普遍欢迎。
在自愿选择的原则下,新学期不少学校还提供午间团餐服务。如新罗区将提供团餐的学校扩大到21所,团餐后的课后服务不收费,解决了很多双职工家庭的接娃难题。
“一校一案” 人性化课后服务
围绕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内涵和形式,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制订了“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各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逐步形成“订单式开课,个性化选课,多样化上课”的人性化课后服务特色。
根据各校实际,已逐步形成三大特色课后服务形式。一是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如龙岩市松涛小学开展“做采茶灯的小传人”主题活动,成立了“采茶扑蝶”工作坊,指导学生学跳“采茶灯”舞步,传播“采茶灯”文化;龙岩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开展“闽西十番音乐”进课堂主题实践活动;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省级非遗“树叶吹奏技艺”进校园活动。二是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和课程需要,选拔优秀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如公安干警到校开展“安全上网,文明上网,防电信诈骗”专题宣传活动;国家二级心理师到学校给师生上心理健康辅导课;人武部教官和退役军人到校开展“少年军校”活动,还有创意编程、人工智能、国画、书法、剪纸等社团活动。三是结合当地校外资源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如龙岩月山小学依托邱金声烈士纪念馆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长汀县实验小学让学生走进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杨成武将军纪念馆等,开展“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感受并宣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等。
市教育局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聚焦课后服务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等突出问题,通过挖掘学校办学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带动课后服务内涵提升、提质增效,持续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今年全市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日“2+N”课后服务模式,其中“2”即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2项基本服务;“N”即科普、文艺、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拓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