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洋“稻蛙鱼”种养喜获丰收——
稻香蛙鸣鱼欢
□融媒体记者 黄俊 通讯员 江小燕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近日,在位于上杭县湖洋镇上埔村的“红古田”稻田综合种养项目(上杭)示范基地,收割机在稻鱼田里来回穿梭,随着齿轮转动,谷粒、稻草有序分离,鱼沟里鲫鱼游得正欢;在稻鱼蛙田里,工人们在蛙鸣声中,正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收获硕果。
“红古田”稻田综合种养项目(上杭)示范基地是集稳粮、提质、促渔、增效、增收、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立体种养项目,基地面积112亩,其中50亩为稻鱼田、62亩为稻鱼蛙田,主要建有鱼坑、蛙沟及基础配套设施。基地亩均种植“福香占”水稻9600丛,养殖虎纹蛙3000只、鲫鱼500尾,全程不施化肥和农药,旨在探索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绿色高质高效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样板,对提高农田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积极意义。
据悉,通过稻、蛙、鱼共生种养,可利用水稻生长过程中落下的稻穗养蛙养鱼,而蛙、鱼的排泄物中蕴含着大量肥料,可以反哺水稻,真正实现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集约农业。同时,经过这种循环式生态养殖模式饲养出来的蛙、鱼不仅肉质滑嫩、且味道鲜美,市场美誉度和价格也较高,促进农户增产增收,走出一条原生态乡村振兴致富路。
“目前已进入收获季节,预计可出产蛙2000斤、鱼300斤、生态稻米11.2万斤,这些都是全程没有施肥、没有打农药的原生态产品。”“稻蛙鱼”种养户赖永发介绍道,水稻单产可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以上,质量达一等米标准,养殖产品品质明显优于市场同类产品。此前,亩产值只有2500元左右,如今平均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是原来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