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矛盾多 寻求沟通最重要
□ 周继章
孩子放暑假,父母要上班,怎么办?隔代带孩子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隔代教育问题也愈加凸显。对这个话题年轻父母们怎么想?祖父母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该如何进行良好的隔代教育?笔者近日对此进行了了解:
现象
暑期老人带孩子成常态
蓝先生平时住在上杭的乡下,孙子一放假,他就得到厦门去帮带孙子,主要是接送孙子上培训班,照看孙子的安全、三餐饮食,暑假,正是这些“老漂族”活动的高峰期。不管是在小区,还是在假期的各个辅导班,老人带孩子的现象都比较普遍。
他对笔者说,暑假前,孙子主要由儿子他们带,白天送他去上学,中午在午托,下午学校课后服务延时放学,刚好能接回,但放暑假了,没时间照顾孩子,请家政人员可能经济不允许,于是老人带成了首选。然而,由于生活习惯、教育理念不同,老人带孩子难免产生一些家庭矛盾。
矛盾
教育理念不同产生矛盾
“我婆婆现在帮我带孩子,公公暑假出来帮忙,公公婆婆平时吃穿都照顾得挺周到的,就是在教育上我们有点分歧。”蓝先生的儿媳妇说,她有两个孩子,大宝10 岁,在厦门某小学读三年级,小宝两岁,一直以来都是婆婆帮忙照顾孩子。
蓝先生说,孙子比较任性,以前他看不惯孙子的任性,会教育孙子几句,孙子不听,他在气头上打过孙子一次屁股,结果孙子在他妈妈面前告状,儿媳妇不便与公公说,就叫蓝先生儿子来“教育”蓝先生,还说,老一辈教育方法陈旧过时了。蓝先生无奈,只要没有危险,只好由孙子任性。
说起隔代教育,蓝先生一脸无奈。他说:“孙子打不得,骂不得,老人虽是宠孩子,但也看不惯儿子儿媳的教育方法,矛盾也就发生了。”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本来不想来带孩子,但没办法。老人们一方面不想子女太辛苦,另一方面又因为和子女的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矛盾。
建议
隔代教育有利弊 统一思想有必要
作为老人,一是不要越俎代庖,虽然老人在育儿方面经验丰富,但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却不可独断专行,毕竟时代不同了,两代人接触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环境大相径庭,尽可能多给年轻父母们自由的空间,接受年轻父母在育儿中的主体地位,避免越俎代庖。二是不要固执己见,在经验问题上,老人一定要清楚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因此在产生冲突时,避免固执己见,要多听取、采纳年青一代的意见,不仅如此,平时多阅读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不断提高,毕竟“与时俱进”才是育儿孙的硬道理。三是不要拒绝沟通,在帮儿女带宝宝的时候,有时老人会觉得挺委屈,明明自己是好意,反倒招致儿女不满,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沟通,要知道,儿女处在不同的位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旦产生分歧时,千万不要堵在心里,要及时将想法坦然告知对方,避免让矛盾升级。
而做子女的,一定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与老人家争吵,最起码,老人们是出于对小家伙的疼惜。相信老人家都是通情达理的,做子女的委婉地把教育培养孩子良好品行习惯的重要性与老人家讲明白,他们就是暂时的心疼小宝贝也是愿意配合年轻人的教育方式的。若遇上依然溺爱宝贝的老人,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这样既不影响一家人的和谐关系亦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