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二十载军旅岁月


(插图/陈巧霞)

□ 邱桥荣

时光在指尖划过,无声无息。岁月却在我的脸上刻上印痕,远去的是穿上绿军装时的稚嫩,留下的是脱下绿军装时的沉稳。又临“八一”,二十载军旅岁月让我萦怀梦绕,难以忘怀。

绿色情缘圆梦想。年少时,爱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上甘岭》等军事题材的电影,令我激情澎湃、兴奋不已,军人们机智勇敢、不畏困难、不畏牺牲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每次看到片头熠熠生辉的八一军徽,心里就会萌发当一名军人的渴望。1996年4月,我在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中被特招入伍,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欣慰自己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更没想到的是,一当兵就是一名上尉军官。穿上军装的感觉真好,但穿上军装的压力也很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绿色军营的方阵中,为国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平凡岗位勤磨炼。军分区、人武部驻地在城市,与作战部队的条件比,肯定舒适很多,岗位也平淡与平凡得多,但我想军人的每个岗位都是国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只要立足本职岗位默默耕耘就会有收获。尽管人武部不像作战部队那样的训练、管理,但人武部一样按部队管理。这对没当过兵的我是一个考验,军事素质是第一关。为突破这一关,只要有组织军事训练,我都积极参加,刻苦训练。尽管自己是大学本科生,但对于我来说军队政治工作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政工业务素质是我需要突破的第二关。我认真学习有关军队政治工作书籍,虚心向人武部老政工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锻炼,不断取得成长和进步。在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一年后,我调到了军分区政治部。这里的层次更高,要求也更高,我也更加努力,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办公室加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采写的新闻稿件、理论研讨文章不断见诸报端。在军分区政治部12年,上稿500多篇,其中撰写的一篇部务公开稿件被评为“全军好新闻三等奖”,每年都被省军区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参与市军事志编辑工作,被当时的南京军区评为编研工作先进个人。

急难险重砺意志。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时期,军人虽远离了金戈铁马,没有了枪林弹雨,但依然肩负着繁重的急难险重任务。在急难险重中摔打锻炼队伍,是部队提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官兵综合素质,特别是意志、品格的一个考验。一直以来,每当有重大任务,我都主动参与其中。1996年8月8日,长汀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当时我在长汀县人武部工作,县人武部紧急出动,组织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投入抗洪抢险。在城区汀州镇,我们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在河田镇,我们协调入汀驻闽部队出动冲锋舟救援洪水中被困群众。2010年6月26日,武平县发生洪涝灾害。当时我在武平县人武部工作,带领着10名武警官兵和10名民兵应急值班分队队员在中堡镇抢险救灾。15时15分,中堡镇芳洋村告急:一公路边民房摇摇欲坠,影响过往行人及车辆安全,需要立即拆除。接到电话后,我立即带领20名官兵赶往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官兵们冒雨将危房拆除。现场清理结束时,官兵们全身都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了。2015年7月22日,连城遭遇特大洪灾。作为县人武部领导,我立即组织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抗洪抢险;协调新闻记者对救洪灾中落水群众而英勇献身的民兵营长刘长富事迹进行宣传。洪灾过后,县城一片狼藉。根据县委分工,我担任清理组副组长。白天,我深入到各点察看清理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做好各种保障。晚上,召集来莲参加抢险救灾的10余支部队的领导以及地方相关人员小结当天工作部署分工第二天任务,回到宿舍基本上是深夜十二点多。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城区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6年,在军改的大潮中,我脱下穿了20年的绿军装,转业了,无怨无悔。这二十载,我为国防建设作出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组织却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和鼓励,个人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拥政爱民模范”,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20个春秋,军旅岁月恩赐给我的一切是永恒的,她给了我蓬勃的朝气、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使我对人生的追求充满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