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法律明白人”助力乡村振兴


□ 通讯员 兰程婷

“甲某系乙村村民,前些年,甲某领取了县人民政府核发的自留山证,面积18亩,四至界址清楚。”近期,武平县司法局在万安镇捷文村“我有青山”主题馆开展了一场“法律明白人”民法典专题培训,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为“法律明白人”带头学法用法打下坚实基础。

“村居全覆盖”

培养工程开启法治助力

武平县近年来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大力推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并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写入年度依法治县和普法工作要点,列入“八五”普法规划、法治武平建设规划,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

2020年,印发了《武平县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启动“法律明白人”队伍培育工作。按照村民自荐或者村“两委”推荐等形式认定“法律明白人”,优先选用村(社区)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辅警、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中共党员及“五老”人员等;科学考核,将“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学习培训、普法宣传、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情况纳入考核,并组织年度资格考试,对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法律明白人”,以颁发证书或在村(社区)公示栏张贴“光荣榜”向群众展示等方式进行奖励;严格规范管理使用,对“法律明白人”实施动态管理,武平县17个乡镇(街道)、225个村(居)实现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1191名。

“法律明白人”

队伍培训添“典”法律素养

农村“法律明白人”是政策法规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法律服务的“先行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法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平县注重“法律明白人”队伍的培育,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律培训,提高“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养。

此次,结合全国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万安镇捷文村开展的“法律明白人”民法典专题培训就是一个缩影。武平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山多林多,如何依法有效化解山林纠纷成为一大法治特色。县委党校教务处主任、法学高级讲师林琼生结合司法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重点围绕“土地三权”、土地征收、土地补偿等方面,如何推进生态法治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与会的“法律明白人”和乡镇(街道)司法所所长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民法典》专题讲座。

“法律明白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村(社区)法治建设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中去,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办法律明白事”

服务群众助推和谐稳定

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本着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理念,活跃在群众身边,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示范带头学法用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多办“法律明白事”,对推进全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也没有钱来赔偿。”岩前镇洋坑村村民老钟无奈地说道。原来,2021年6月,老钟放养的六头牛损坏了一个村民种植的150株蜜柚果树,被要求赔偿7500元,双方为此一直争执不休。一筹莫展之际,该村“法律明白人”曾宪沐带头深入两方家中,引导双方心平气和地表达诉求,并结合《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赔偿等法律规定,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于法于情于理进行调解,最后老钟同意赔偿1200元来化解这次纠纷。

“小钟是我们在村里的信息员,有新的法律知识和政策他都会及时告诉我们。”正从钟辉手中接过宣传资料的村民笑着说。万安镇捷文村“法律明白人”钟辉,既是村里的综治协管员,又是调解员,虽身兼数职,但工作有条不紊,在做好捷文村重点项目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法典》、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禁毒及防电信诈骗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年轻的他在法治服务群众的舞台上满怀激情。

下一步,武平县将持续推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育,引导基层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