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构建课后服务三维体系,全方位推进“和悦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长宽高”课程 “真善美”育人


□ 曾志明 张阿娟 文/图

5月19日下午,我们走进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立马被各种精彩纷呈的课后服务项目吸引住了:操场上,一群“武者”蹲马步、出直拳,“嗨嗨嘿嘿”声此起彼落,兴致盎然;教室内,孩子们高声诵读,童音稚嫩清甜,目光浸润书香;书法室里,“小书法家”凝神静气,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钩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校长赖世华介绍说,近年来,该校积极践行“和悦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实践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悦少年”。结合“双减”,学校构建了“长宽高”三维立体课后服务新模式, 涵盖 “悦智”“悦体”“悦美”“悦能”“悦行”“悦心”六大系列共58个课程项目,提供不同层级需求服务,全方位培育学生的“真善美”传统美德,提升核心素养。

“长”课程:筑牢基础 提质增效

“长”课程指的是基础课程,包含了各学科作业辅导、硬笔书法、数学游戏和精品阅读指导课等,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内完成或大部分完成家庭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说到作业辅导,路晓瑜老师颇有心得。她琢磨出自己的一套方式: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辅导更正错题,降低作业要求,着重激发学习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合作学习,有的放矢,针对练习;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思维训练为主,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了共同进步。

共读精品课是该校的亮丽风景线。为了让孩子们亲近经典,热爱名著,语文组教师们进行了苦心探索。以《红楼梦》为例,语文组成立了《红楼梦》研究团队,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了分级阅读与循序渐进的研究专题,如,一年级阅读《红楼梦》绘本故事,识人物外貌;二年级阅读《红楼梦》连环画,识人物衣着;三年级阅读《红楼梦》青少版,学红楼美食;四年级阅读《红楼梦》青少版,观红楼景致;五年级阅读《红楼梦》原著,品红楼人物形象;六年级阅读《红楼梦》原著,品红楼诗词艺术。这种体现学段层次性、思维能力发展渐进性与课程架构整体性的做法,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团队开发的精品导读课《红楼春趣》,参加第二届全国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评选中夺得三等奖;精品推进课《红楼寻趣》获得福建省首届“繁星杯”教学大赛铜奖。

“宽”课程:特色纷呈 各领风骚

“宽”课程为特色课程,七巧板、数独、魔方、彩泥、晶体制作、花样跳绳……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在彩泥工作坊,美术老师林玉正在指导学生们精心制作彩泥,通过揉、搓、捏、贴等动作,不一会儿的工夫,憨憨的小猪、萌萌的小狗、笨笨的小熊……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彩泥作品就出炉了,孩子们开心极了!富有特色的《彩泥工作坊》创意来自儿童好玩泥巴的“天性”,美术组老师开发了儿童创想课程、地方风情课程和仿古特色课程。创意彩泥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在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中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

特色课程的开发并不容易,数学教研组长罗燕娇老师深有感触。她说,数学组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一系列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有低年级的剪对称图形、绘本等“趣味数学”,有中年级的扫雷、扑克牌等数学游戏,还有高年级的魔方、数独等,这些富有特色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管老师们负担加重了,但收获是甜蜜的。

“高”课程:开发潜能 拓展素养

“高”课程是有关社团课程,舞蹈、跆拳道、创意编程、管乐团……学生们在社团里得到更高层面的素养展示。

谈起创意编程,六年级的曾梓航同学兴奋不已。他说:“编程,让我认识了一个崭新的计算机世界,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以前嫌编程课少,现在课后服务增加了一节电脑编程课,我越来越喜欢编程啦。”

“注意节奏,各声部音量要平衡……”外聘教练林老师正在训练拥有80多名乐手的管乐团。林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感到欣慰,他说尽管训练重复而枯燥,但大家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演奏水平提高很快。管乐团的开设对陶冶学生们情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起到很大作用。

该校用情、用心、用智开展课后服务,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学生何承皓的家长高兴地说:“参加课后服务以来,孩子对校园生活越来越有兴趣了,作业已在校内完成,回家后还有大把的时间阅读,孩子畅游书海,获益良多。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