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金驰援 基建投资提速


随着基建投资提速,资金端也加码发力。业内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超2万亿元,其中5月和6月单月发行规模或接近万亿,对基建投资释放更大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在政策支持下,城投平台融资有望回暖,投向基建领域的银行贷款增速有望明显加快。专家表示,下一步,还需持续拓宽基建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引导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加大投入;同时,加大土地、节能、环保等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基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专项债是政府拉动投资的重要工具。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业内预计,5月和6月将迎来一轮专项债发行高峰。

据中诚信国际预测,年内新增专项债总额度还剩余2.35万亿元,提前批额度还剩余1600亿元,根据专项债发行使用“上半年要大头落地”的要求,结合财政部关于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的工作部署,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超2万亿,其中5月和6月单月发行规模或接近万亿。

财政资金撬动下,多路社会资本也加大力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进一步拓宽基建资金渠道。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会议从顶层设计角度对今后基建投资的增量资金保障做出了规划,同时也会对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专家表示,下一步,还需持续拓宽基建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同时,各方面“齐步走”,配置土地、节能、环保等资源要素,推动基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在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看来,不同基建项目可以设计有针对性、易落地的项目投融资方案。对于公益性的项目,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对于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要多向市场要资金,积极申请开放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

“今年有关方面在项目储备、申报、审批中提前发力,专项债等投资也提前安排,总体上扩大有效投资中资金和项目储备都比较乐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表示,基建项目开工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各方面“齐步走”,配置土地、节能、环保等资源要素,也需要落实供水、供电和市政道路等建设条件。各地区有必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促进部门信息共享,以便更快更好地配置资源要素。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