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降价促销有“猫腻” 春节购物防“中招”
□ 记者 傅利昌
昨日邻居小陈一脸沮丧,原来前几天她从某电商平台团购了3大瓶低价洗洁精,倒出来像水一样,根本不能用,只好扔了。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很多消费者已经着手准备置办年货。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经营者也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其中最直观、最普遍的活动方式就是降价促销。但低价并不等于实惠,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借低价之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的春节生活“添堵”。
中消协整理了近年来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几种“低价套路”,希望广大消费者加强防范,防止“中招”:
低价食品以次充好
中消协曾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了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活动,发现在售的食品中混杂着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产过程也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但因价格低廉,若消费者只关注价格就很容易“中招”。
近日,央视等媒体公开揭露了低价水饺、低价肉丸的原料来源及“生存之道”,通过走访多家冻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并深入食品生产一线,发现个别速冻食品企业为降低成本,在销售的猪肉水饺中添加鸡肉,肉丸产品中添加鸡脖泥、鸡架泥等,且并未在包装上注明。
专家表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等骨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会降低产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社区团购小心假货
社区团购是依托电商平台、社群等工具开展的消费品团购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拼团的形式,购买到价格较为低廉的商品。
据了解,2020年末,随着众多知名电商平台入局社区团购业务,使社区团购得到迅猛发展,凭借“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成功吸引大批社区消费者纷纷“跟团”。
当前,社区团购可谓无所不包,从水果蔬菜到日用百货,从餐饮服务到交通出行均有涉及。但在社区团购“光鲜”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商品质量差、虚假促销、低价倾销等,其中低价低质问题最为突出。
《中国消费者》杂志社于2021年9月从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挑选了10款销量较好的低价洗衣液,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洗衣液的总活性物含量(指有去污效果的表面活性剂在产品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一般来说,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去污效果越好)及规定污布的去污力(洗衣液去除衣物上面的污垢和油脂、淀粉及蛋白质等污垢的能力,即洗得干净与否)等2项核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质量堪忧。
经检测,10款样品的总活性物含量均未达到行业标准(≥15%)要求,最高的一款仅为9.8%,其余9款不足5%;10款样品中有9款在规定污布的去污力方面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低价促销暗藏“猫腻”
一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促销“猫腻”较多,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放长线钓大鱼”,用“免费”“0元购”“秒杀”“充多少送多少”等作为诱饵,诱导消费者“上钩”。
有的是质量特别低劣的不合格产品或是在服务质量上缩水;有的是产品免费赠送,但要使用该产品还需额外支付费用;有的是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办理了贷款或者分期付款;有的是诱导消费者充值大量的预付款;有的是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然后再推送各种广告或是出售盈利;有的是暗藏木马程序,消费者一旦点击链接或者扫码,将面临较大的财产安全风险等。
中消协在此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商家的降价促销行为,擦亮双眼,甄别所谓的“低价”是“真实惠”还是“设套路”,尤其要注意防范不法商家的超低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