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雨游梅花山
□季仙
深秋时节,随同第22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的作家前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乘大巴抵达步云索道站时,天空中还没有一丝要下雨的迹象。乘缆车到达红豆杉生态公园站,天空中已经下起雨来。雨滴很大,但比较稀疏。往屋外迈了几步,估计不打伞会淋湿,赶紧往后撤。站在屋檐下,踌躇着,要不要去红豆杉生态公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脉之间的玳瑁山主体,地处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平均海拔900米,千米以上山峰70多座,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对全球有影响、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有观光木、福建柏、钟萼木、伞花木、金猫、黑鹿、金钱豹、金斑啄凤蝶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动物,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位于崇头村的红豆杉生态公园是梅花山的自然奇观之一,三百亩的原始森林,有三千多株红豆杉,最长的近一千七百年,最高的五十多米,最大的五人才能合抱。除了南方红豆杉,还有浙江楠、猴欢喜等国家级保护树种。
十三年前,我曾陪同第十二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的厦门作家参观红豆杉生态公园。那时,连接生态公园的公路刚开通不久,还没有建索道,我们乘汽车到生态公园门口,步行进入红豆杉林。进入树林时天气晴朗。有的是石砌路,有的是泥土路,曲曲折折的小路在树林间盘绕、穿行。过没多久,突然下起了雨。因为有树林遮挡,人没有淋湿。地上湿了,山林间弥漫着泥土特有的芳香。走出树林时,又是阳光明媚。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旅游的兴起,崇山峻岭间的红豆杉群落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幸运地为世人所认识,而且受到人类的保护,当时,心情好,写了篇《幸运的红豆杉》。
导游举着伞,一边喊叫,一边领着作家沿着栈道往红豆杉生态公园走。我迅速掏出包里的雨伞,快步跟上。栈道平坦,偶尔上几个台阶,或者下几个台阶。栈道两旁,重点的树木都钉有牌子介绍。进入树林,感觉雨滴小了一些。近处,树木青翠,清晰可见。往前看,二三十米外,雾气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遮盖住树林,雾蒙蒙的,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我们要往哪里去。往后看,二三十米外,雾气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遮盖住树林,雾蒙蒙的,不清楚后面有什么,我们从哪里来。随着人群,跟着感觉走。我们一步一步前进,前面的雾气一步一步退却,后面的雾气一步一步跟进,尾随而来。
一株一千六百年的红豆杉,雌树,命名为“王后”,两株并排生长的红豆杉,命名为“兄弟”树。一株近一千七百年的红豆杉,雄树,命名为红豆杉“王”。作家们冒着雨,欢快地用手机拍照,自拍,相互拍,拍小树枝、小树叶,拍叶尖上的水珠,拍地上的枯叶。我自认为以前来过,熟悉,没什么好看的,走马观花,没有用心观察栈道两边的景色。
一半多的人走到红豆杉“王”跟前了,导游提示大家拍照。停歇一会儿,导游高声喊叫,雨天,大家原路返回。栈道绕重点树木、重要景点转了一圈,不是下雨的话,不用走回头路。与十三年前相比,旅游开发明显多了。没有看到新鲜东西,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返回时我走得比较快。
站在索道站屋檐下等待作家们,我感到意犹未尽、美中不足。不足在哪里?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到,走的是栈道,虽然平稳、轻松,雨天也不怕,但双脚没有踩在泥土上,没有闻到泥土的芳香,没有观赏到美景,没有进入树林的舒适、清爽之感。
雨更大了。作家们三三两两、陆陆续续从雾蒙蒙的栈道中走出来。我心里想,发展生态旅游,很多人慕名而来。到生态公园的游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对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人与动物、植物共一个地球,地球需要生物多样性,我们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植物的影响。过去,科技落后,温饱没有解决,为了填饱肚子,人定胜天,大胆向荒山进军,破坏了生态,造成水土流失,造成一些动物、植物死亡,甚或灭绝。如今,小康生活了,边远山区的人搬迁到中心村、集镇,甚至入城了,动物、植物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野生动物、各种植物更多了。看来,人类活动足迹适当退缩,也是一种进步。
任何行为都有正反两面。每一项活动,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趋利避害的本能,就是选择利大于弊的事而为之,弊大于利的事而不为。由此我又想到,科技一日千里,现在一年、几年的发展变化超过过去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然而,是不是科技越发达就一定越好呢?有没有可能,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会走向事物的另一面,从利大于弊蜕变成弊多利少呢?会不会科技越发达,人类越有可能被异化呢?当下,设施、设备越先进,需要人动脑、动手、动脚的事越少,营养过剩之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越来越多,时间过剩之后,孤僻、抑郁、自闭的人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全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亲人之间沟通越来越少、友人之间交往越来越少;网络、线上交流越来越顺畅,人与人当面、线下交流越来越少;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得城市病的人越来越多。哪种生活才是人类的理想生活?为了世界更加美好、和谐,为了人类自身更加健康、愉悦,衣食无忧之后,人类是否有必要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慢慢体会、观赏路上的风景,用心领略人生的美妙与快乐?
雨还在下。好像有人站在山巅,用力拉扯薄薄的轻纱,雾不断往上涌,二三十米外的山林由下往上逐渐被遮盖。我在心里问,前面下雨,是不是天公想阻止我们进入生态公园?我们出来后,仍然下雨,是不是及时用雨水冲洗干净我们留在山里的痕迹,尽力消除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雾是要把山林遮盖起来,不让人看见美景,以后来的人就会减少?还是与雨齐心协力,擦洗人类留下的尘土、污垢?
导游吹哨子,呼唤作家们乘缆车去华南虎园。走进索道站的时候,我扭回头看,此时,梅花山已经被云雾遮盖,白茫茫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