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宜居” 着力“宜业” 着力“宜游”
永定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见效
□ 通讯员 刘永良
整洁清爽的城市街道、宽阔平坦的沿河栈道、街头随处可见引导文明交通的志愿者……11月1日,笔者在永定城区采访,感受到这里洋溢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魅力。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定区充分发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推器”作用,引导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党史与观照现实、推动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聚焦“三个着力”,提升城市建设,不断赋能产业发展,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全力以赴把永定建设成为龙岩高品质新城拓展区、高素质产业崛起区、高颜值全域旅游区,打造闽粤赣边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型现代化旅游宜居城市。
着力“宜居”,用心实施民心工程。永定今年投入3085万元,对凤城街道87个老旧小区的道路进行扩容、重铺。目前,项目正全力推进建设,让城区居民早日共享发展红利。在农村,永定区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两治一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不断“刷新”乡村“颜值”,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活环境,从根本上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
着力“宜业”,用情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永定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组建重点项目审批代办窗口,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举措,实现交地与交证同步推进,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有效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大力推进“减证便民”,企业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1086个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312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开设“企业开办一窗通”窗口,为新开办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办理、免费刻印公章、医社保及税务登记的系列服务,推行“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提供“一站式”“妈妈式”服务,避免群众办事“多窗跑”的困扰。同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就业政策,建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专门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咨询及审批、兑现服务,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目前,惠企综合窗口共涉及16个惠企政策兑现主管单位,有152个惠企事项入驻,受理办件620件,涉及奖补资金7113.92万元,已兑现6710.12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着力“宜游”,用力培育壮大文旅产业。永定区以“东楼西湖北线”全域旅游为引领,全力打响“土楼故里·客家永定”品牌,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永定文旅的“颜值”和“档次”。东楼方面,加快组建土楼文化银行,大力实施“文化进土楼”项目,抓好景区环境整治,推进土楼5A级旅游景区提升,利用非世遗土楼开发特色民宿、游戏线下体验馆等新业态,打造土楼景区夜间文旅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打造客家文化IP。西湖方面,加快推进龙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环龙湖生态景观大道等项目建设,打造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集休闲、娱乐、健身、水上运动于一体的龙岩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践基地。北线方面,以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湖雷万源楼、金砂红色小镇等红色景区建设,加快中央红色交通线串点连线打造,创新红色文化展览展示方式,打造红色旅游体验型业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