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龙岩更加美丽
二论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建设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龙岩”是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突破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工作”中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了“生态龙岩”的金字招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市委提出“建设美丽龙岩”,正是体现了推动龙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决心。我们要推动龙岩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开创新时代龙岩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让龙岩更加美丽,我们有基础、有优势。近年来,龙岩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90家年产9万吨及以下煤矿全部淘汰退出,禁养区生猪养殖场全部关闭拆除。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持续拓展提升,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保持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林权抵押贷款“惠林卡”模式在全国推广,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美丽”要持续,必须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市第六次党代会着眼长远,进一步谋划了龙岩发展的“美丽空间格局”。我们要按照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健全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土长制,以最严格的制度守护绿水青山、保障绿色发展;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建设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拓展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市建设布局,加快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态农业,培育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风尚。
生态环境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和优势资源,我们要持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推动龙岩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新的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