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战士邓炳顺不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昔日常有流血牺牲 今朝幸福定要珍惜


□ 记者 莫志强

稀疏的白发、沧桑的脸庞,一位老人独自坐在藤椅上,静静地抚摸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深情凝望窗外……昨日,烈士纪念日前夕,95岁高龄的邓炳顺起了个大早,在新罗区西陂街道华龙社区的家里整理好自己曾经荣获过的纪念章后,特意挑出与抗战有关的那一枚,心潮澎湃的他再次回忆烽火岁月、感念牺牲战友。

邓炳顺老人之所以如此看中这枚纪念章,是因为他的革命生涯是从抗战开始的。1943年6月,17岁的邓炳顺在家乡湖北潜江报名参加新四军,被编入第5师44团3营7连,因战斗勇敢,同年1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告诉记者,抗战期间,有两次战斗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因为牺牲的战友一个是上司、一位是老乡。

1944年秋冬之际,为打开从潜江、天门一带前往大别山地区的秘密通道,上级命令邓炳顺所在的团派出两个营前往必经的曹铺街,消灭驻扎在那里的日伪军。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邓炳顺和战友们潜入曹铺街,发现伪军分散住在群众家里,便先撤出,在周边埋伏。第二天早上八九点,伪军出来后,他们聚而歼之。然而,仗打完了,连长却不在了,后来才知道他牺牲了。平日对大家严管而厚爱的连长,转眼间便阴阳相隔,让邓炳顺很是感叹。

而让邓炳顺更为伤心的是,在1945年上半年的一次战斗中,一位老乡战友壮烈牺牲。那次,他们部队在前往石家河的途中中了敌人埋伏,负责殿后的他眼睁睁地看着前面的胡姓老乡当场中枪倒地,鲜血喷涌而出。后来,每当回忆起那一幕,邓炳顺就悲痛万分,因为他与那位战友感情很深,平日里这个老乡常在营房外的黄泥地上用棍子教他写字……

对烈士,邓炳顺有着天然的感情,不论是1969年到龙岩国营386厂(时称“风动厂”)当军代表、后来任党委书记,还是1986年离休至今,他都时常缅怀于心。说起闽西革命烈士,邓炳顺印象最深的是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闽西儿女。面对如今的幸福生活,他常感慨万千,教育后代定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是昔日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