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 江昱贤
我一向成绩优异,今年高考因发挥失常,物理组合总分仅得643分,被双一流大学武汉大学录取。回顾在龙岩一中三年来的学习,我认为要想成绩好,需要注重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 建立思维模式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建立比单纯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更能反映我们在一门学科上的实力。思维没有形成模式,就会导致遇到题目不知道如何思考。我建议在平时重点关注题目的逻辑链条,认真梳理思维过程,总结学科思想,领悟每一步是如何被想到的,而不要只关注具体的答案。例如物理中的综合性力学题就是一种汇聚式思维,需要从能量、动量、受力等多个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得到多个独立方程再联立求解。记录一套思维时使用示意图或流程图,可以避免大量堆积文字描述导致耗时过多和浏览吃力。如果觉得自己的思考总结能力不足,应多和老师交流,再自己整理笔记。
二 科学处理错题
虽然很多人推荐使用错题本,但我认为如何使用它是很有学问的。抄写错题时,不一定要把题目和解答完整记下,可以先使用缩句、简写的方式将题目记在本子上,然后用一句精炼的话描述自己最关键的错误即可。对错题进行分类时,建议不要盲目按类型或知识点去分,因为本质上的错因才是最关键的,应通过交流讨论,总结深层错因,比如是对某个原理有误解,还是读题时误解了出题人的意思等等,然后按此分类错题,在这个过程中和同学们交换错题互相诊断是一个好方法。
三 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要考虑具体学科和时长两方面问题。对于前者,我的感受是数学、物理、语文更适合在一段完整的时间里进行学习,而其他更强调记忆的科目则适合利用零散的时间积少成多。对于后者,我认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有效,应当有目的性地做安排,当我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和方法时,我会重视题目是否吃透,而非一味追求数量,当我的目标是提升熟练度、完善考试的时间分配时,我则会注重刷题量,尤其是考试的时间分配问题,需要大量限时训练去试验和总结经验。另外,掌握是先于熟练的,做题快不快主要取决于思维的有序程度,而不取决于是否在奋笔疾书。
四 不能忽视习惯的危害
粗心大意不仅源于不够专注,也受到习惯的影响。规范的书写、工整的草稿可以减少低级错误。在审题时建议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但要谨防圈划过多,应学会判断何为真正的关键词。解题时应反复回顾题给信息和已经写出的步骤,做到一边做一边查,争取一次做对。同时,学会精读标准答案以总结得分点也是必要的。
五 调适心态很重要
心态是实力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曾经我就在参加物理竞赛时由于过度焦虑导致发挥失常,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我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自我调控的能力,生活中也许能依靠外在方式舒缓心情,但考场上一旦紧张加剧,就只能靠自己去调节内心。平时可以多阅读富含哲思的文字,这不仅有助于活化头脑、提升思考力,还能让你的内在趋于平和与宁静。练习冥想也是一个好方法。
(作者系龙岩一中2021届实验班毕业学生,曾获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福建省一等奖;已在报刊发表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