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民心民意 办好民生实事

我市法院系统共为群众办实事143项1320件


本报讯(记者 赖容 通讯员 周宗琪)“感谢法院的关心,有了这笔钱我跟老伴的生活就有着落了,我孙子上学也不用愁了!” 日前,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委员会法官来到司法救助申请人谢某衡老人的家里,为谢家送去司法救助金四万元。谢某衡含着泪水紧紧握住法官的双手连声道谢。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龙岩中院始终坚持以“法律有刻度,司法有温度”的理念为指引,主动探索司法救助新模式,按照应救尽救、救困救急的原则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真正发挥了司法救助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作用。全市法院还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办实事143项1320件。

3月26日,龙岩中院执行局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为涉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贷纠纷案件的16位申请执行人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现场办理领款手续,集中发放执行款共计4052万元。此次集中发放执行款,从制作执行财产分配方案,到案款发放到位不到10天,龙岩中院“执行加速度”获得申请执行人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全市法院还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关键节假日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执行为民暖民心”“八闽护薪”等专项行动,紧盯民生“关键小事”,综合运用教育、威慑、惩戒等多种措施,强化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的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医疗损害赔偿等案件的执行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涉民生案款1.03亿元。

法院窗口前移“一小步”,便民服务“一条龙”。上杭县法院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优化司法服务环境,着力打造法务辅助中心,于2021年5月2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上杭法院法务辅助中心选址在法院大门入口处,设有服务窗口5个、信访接待室1间、24小时自助立案一体机1台、诉讼风险评估机1台。通过窗口前移,集约办理,优化内部功能配置,实现对外一站式贴心服务,对内一体化高效运转。将材料收转、档案查询、征信核查、信访接待集结到该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引导、自助立案、查询、材料收转等多项“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当事人“问累、跑累、诉累”等问题,升级打造更贴心、更便民、更优质的诉讼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连城县法院通过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打造工业园区法官工作室、“云”上调解室、台胞陪审员工作室司法为民“三室”,化解涉企纠纷66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设立工作室、联络室、监测点、教育点等涉生态联动保护平台,构建打击、修复、预防、联动、教育“五位一体”生态司法“连城模式”,保护连城绿水青山。通过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和执行事务中心,改造升级软硬件设施,深化智慧法院运用,推出执行“十项服务”与“十项承诺”,优化司法服务,着力便民利民,网上立案1596件,网上立案率达75.6%,执行总体质效连续多月在全市执行案件“挂图作战”指标考核中排名前列。

永定区法院优化诉讼服务,全新升级一站式诉讼服务。该院创建土楼“e”法诉非联动中心,将诉讼退费、缴纳罚金、资格审查等工作统一下沉至诉讼服务窗口,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趟”。2021年以来,通过“土楼e法”平台收案441件,开展调解355件,调解成功314件,调解成功率88.45%。

新罗区法院升级打造本土化线上解纷融平台,构建“1+2+3+N”治理网络,实行“群众点单、司法派单、调解接单”的“三单制”,提供群众自定义、个性化调解方式,满足“足不出户,一键解纷”的现代需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该平台入选《福建省司法体制改革典型经验》并予以交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