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闽西红土地上高高飘扬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核心提示

闽西百年红色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

长期以来,闽西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党旗在闽西红土地上高高飘扬。

进入新时代,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提供了坚强保证。

近日,为期三天的市委组织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暨部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举行,通过专题辅导系统学习以及深入基层开展现场教学,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抓好“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这是我市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学深悟透,推动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思想领航 教育培训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立足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我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主题教育有关做法得到中央主题教育办的肯定。举办“庆建党百年·建幸福龙岩”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微党课竞赛活动,获网友广泛点赞,比赛全程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310万,网络互动超60.78万条。

推动培训教育提质增效。发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古田干部学院龙头效应,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古田干部学院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探索龙岩“161”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古田干部学院写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相关做法在省委办《八闽快讯》、省委改革办《调研内参》刊发,《古田干部学院学报》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为CN级社科类综合期刊,院校获全省党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党校系统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174家部门单位在古田干部学院设立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学员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做法获中央组织部调研组肯定。

积极构建党建宣传教育矩阵。运用融媒体优势打造闽西党旗红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章’口就来”广泛圈粉,目前已播出71期,累计点击观看数达1.92亿人次。“闽西党旗红”微信公众号关注订阅人数突破15万。精心策划摄制党员教育电视片33部送省委组织部参评,获奖作品15部,其中3部作品获一等奖、5部作品获二等奖、7部作品获三等奖,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三,并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奖”;《疫情下的党员担当》入选全国精品党课,《星火》《一双筷子》等4部作品入选全国红色教育微党课。办好《闽西党旗红》党建电视栏目,宣传报道在龙岩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制播党建电视节目282期。

突出党建引领 持续打造“红土先锋”党建品牌

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支部,统筹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国企“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创新实施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强村带弱村模式,建立区域性党建联盟1869个,联结党建和发展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结合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深化实施“达标创星”,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以近邻党建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深入推行近邻党建,深化在职党员“回家”工程,4.3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报到服务。组建小区党支部1284个,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疫情期间,5156个基层党组织、80979名党员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为实现龙岩在全省设区市中确诊病例最少、全面“清零”最早提供组织保证。近邻党建相关做法在全省近邻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在《新华社内参》刊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梳理建立《居民问题清单》《共建清单》《供需项目清单》,征集群众反映热点问题1966个,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开展“红领行动”,大力实施机关党建“先锋”工程、学校党建“优师”工程、国企党建“乐创”工程,造树培育机关、学校、国企市级“红领行动”党建示范点98个,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红土先锋—红领行动—三大工程—行业(系统)品牌”的党建品牌体系,相关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其中“众垚”工地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模式荣获首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论坛“三基建设”最佳案例。培育“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753个、市级“红土初心讲堂”20个。实施“双培双创”竞赛,涌现出龙净环保、龙马环卫等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建管理链条得到理顺,一批“两新”组织党组织顺利组建。

紧跟发展所需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探索富有闽西特色的干部队伍建设路子。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按照高素质专业化要求,重实绩重实干重一线,实行政治素质反向评价机制,用好市委“大督查大落实”成果和蹲点调研、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把好政治关、廉洁关、能力素质关。近年来,特别是结合2021年市县乡换届工作,坚持基层导向,在战场找战将,一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晋升职级。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出台激励关爱乡镇基层干部11条措施,落实容错纠错、荣誉退休制度,实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暖心工程,全面完成“五小设施”改善工作;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基层干部、党员关心关爱专项资金,畅通优秀事业干部进入公务员渠道,择优公务员调任和事业干部竞争性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严格执行干部从严管理监督和选拔任用的各项纪律要求,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对市管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操作规程(试行)》,健全干部从严管理体系,从严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动选人用人工作监督检查规范化。同时,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换届纪律,扎实开展换届政策宣传和风气监督,全力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注重求实创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创新不问出身,首创人才发展集团,深耕“人才+资本+项目”要素融合,放大人才集聚“群星效应”,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

高起点布局人才工作。实施《龙岩市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龙岩市人才住房保障暂行办法》等十余项人才政策,构建“从行业领军人才到青年后备人才、从引进培养到服务保障”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人才政策,形成市、县人才工作协同发展良好格局,仅2020年市、县两级财政就投入1.2亿元用于全方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

高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大力培养本土高技能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多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64名医疗骨干与北京国家级名医结对确立师徒关系,73名教师、72名校长和省名师名校长结对确立师徒关系,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摘得银牌1枚、优胜奖6个。围绕我市“5+N”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制定实施企业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839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97人、工科类青年人才526人、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39个。实施引进生计划,补齐医疗教育短板,引进到岗各类引进生326人,教育类113人、医疗类57人、党政类133人、事业类23人。

高标准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设立一站式人才对接服务窗口和人才服务专员,成立“人才驿站”31家,累计为427名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统筹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180套商品房(城发汇金·望郡)作为人才房,着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环境。

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部门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新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紧跟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弘扬廖俊波精神、践行为民初心”活动,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的组织工作推动闽西老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版图文由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刘永政 丘栋辉 王小沣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