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四个坚持” 引领提质增效

——龙岩市政协积极探索履职新路


□记者 罗焕辉 通讯员 邹建佳

近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和改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强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主旨,积极实践探索,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政协各项履职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学习为上,让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牢固

把学习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丰富形式学出成效。市政协坚持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形成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常委暑期读书班、支部“三会一课”等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常态化的学习体系。2018年,市政协创设了“政协讲堂”,每月一讲,每期一主题,由各专委会轮流承办,重点由委员“自己讲”,努力把“讲堂”打造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提升委员素质的平台、传播政协声音的窗口。

用好资源学出特色。市政协立足闽西红色资源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瞻仰红色旧址、讲述红色故事、重走红色交通线、观看红色影视等党性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每年举办的常委暑期读书班上,把党性教育作为开班第一课,引导广大委员传承闽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结合履职学出能力。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市政协主动与党委政府沟通,创造更多条件让委员“知情知政”。市政府领导每年在政协会议上通报一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次重点调研视察都召开动员会,邀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相关工作,让委员更好地掌握党政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委员“知情”多了,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履职起来就更有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让政协履职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把“强党建”作为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党建“一条线”链接起各项实践探索,确保政协工作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推进有力。

理论武装有力。市政协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全国政协、省政协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活动,其中《古田会议精神对新时代人民政协践行“人民性”的几点启示》理论文章被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和省政协《政协天地》刊登,龙岩市政协作为全省唯一的设区市代表应邀参加全国政协理论研讨会。

落实部署有为。市政协探索建立重点工作督办落实机制,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特别是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进行清单式、项目化管理,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委室、办理时限,实行一季度一汇总通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细落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响应部署、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分赴各县(市、区)督促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引导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发挥作用,汇聚起强大政协力量。

组织建设有效。一方面,市政协依托专委会建立8个中共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将141名市政协中共党员委员分别编入,并将参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核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有效覆盖。党员委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重点项目、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移风易俗、文明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等工作,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市政协推动设立了市政协机关党组,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明确政协党组领导全市政协系统工作、机关党组负责政协机关党的建设和机关日常事务、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各尽其责、无缝对接的组织网络。

纪律约束有方。市政协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制定下发了《龙岩市政协机关“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明确决策范围、决策形式程序、监督问责等事项,同时邀请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列席市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机关办公会议,强化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监督;规范落实谈心谈话、廉政谈话制度,统一印发《谈心谈话记录本》《廉政谈话记录本》,明确谈心谈话对象、廉政谈话7种必谈情形,推动市政协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始终把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主责主业,让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加彰显

突出协商主责主业,着力提升“建”的质量,体现“专”的水平,突出“商”的特色,推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着眼于制度设计。市政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协协商成为常态。党委、政府、政协“议题共同确立、计划共同制定、人员共同参与、实施共同推进”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建立民主党派、异地商会负责人列席政协全会制度,增强协商互动,扩大了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

着力于平台搭建。市政协与闽西日报社联办“登高访谈”栏目,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确定每期主题,邀请10名以政协委员为主的各界人士进行畅谈,访谈观点在《闽西日报》整版刊登,访谈重点内容和观点呈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登高访谈”开栏以来,围绕项目落地、生态环保、“重中之重”项目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主题举办了23期,凝聚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不少意见建议得到推动和落实。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协、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相关经验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政协报》刊登报道。

着重于提案质效。市政协先后修订制定《提案工作条例》《提案审查工作实施方案》《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工作要求》《提案办理协商办法》,通过开展“提案办理实效总结”“提案办理回头看”,促进提案撰写、办理、反馈等环节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了提案办理实效。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以来,立案的1569件提案全部办复,非常满意和满意率达95%以上。其中,每年遴选4-6件重点提案,由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以点带面”提升提案办理实效,助推解决我市试乘试驾安全隐患问题、龙岩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等重点工作。和闽西日报社合作的“提案之窗”栏目将民主监督和媒体监督有效融合,组织开展50多个专题500多期追踪报道,进一步推动了提案成果转化落地。

着手于成果转化。一方面,市政协构建了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三办”联合督办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经领导批示的视察调研报告、建议意见等定期进行跟踪、督促和落实,每半年向市政协汇总反馈一次办理成效。另一方面,围绕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市政协持续关注、久久为功。比如,连续几年开展龙岩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工作的视察,多数建议得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采纳,并纳入大督查大落实事项,制定出台了系列措施,助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000多个。

坚持效果导向,让委员自觉履职尽责更加给力

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加强服务管理,是发挥委员优势和智慧的重要抓手。

提升“促履职”能力。市政协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以打造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文明型“五型”机关为目标,持续开展整治,改进机关作风,制定或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6项制度机制,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完善了干部监督激励机制,持续开展机关内部二级绩效考评工作,将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评比,突出实绩导向,提升效率效能。

激发“要履职”热情。市政协制定完善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及考评办法,探索建立委员履职网络平台,建立委员履职书面述职报告制度,对参加政协会议、调研视察等“五个一”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形成干和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也不一样,委员由“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转变。比如,社情民意信息数量质量在全省提升进位,五年来向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400多件,其中143件次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推动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速提效、在全省率先实行公交“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等一批民生工程,特别是关于修订高中《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部分内容,以凸显“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形成地”的建议,省政协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采纳。

完善“履好职”机制。市政协将委员纳入各专委会对应联系,有组织地参与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社会公益等活动,改变了全会闭会后“委员活动少、联络交流少、主动作为少”的局面,增强了政协整体工作效能;把支持政协履职、推进成果转化等工作纳入市直部门绩效考评,让委员的履职成果更受重视、履职环境更加优化。市政协在全省率先制定《委员履职活动经费管理使用的意见》,明确“对非公职人员的委员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发放履职补助”等事项,支持和保障委员依章依规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