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实施“三大工程”汇聚人才
连城千名返乡大学生成乡村振兴“弄潮儿”
□通讯员 黄水林 张柏光
6月26日一大早,在连城县新泉镇官庄村,返乡大学生、村支委杨卫就来到村民黄华招的玉米地,指导甜玉米后期管理要点。看到10多亩奶香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黄华招由衷地说:“这多读了几年书的年轻人就是不一样,让我们这个以前只会种水稻的小村庄,‘捣腾’出瓜果菜样样有的采摘村,行!真行!”
在连城,像杨卫一样,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返乡大学生且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近200人。近年来,该县实施返乡大学生归巢工程、创业工程、成才工程“三大工程”,吸引了1000多名大学生返乡投身乡村振兴浪潮中,为建设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施“归巢工程” 培育领路人
连城县注重返乡大学生的扶持、培养、选拔工作。从201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精心“筑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十一条措施》,实施“冠豸精英”“双百英才”等引进计划,并在返乡大学生中实施“归巢工程”,将应届高校毕业生或往届常年无固定职业且闲散在外地的大学毕业生吸收回莲就业创业,并制定出包括工资社保福利、创业经费补助、购买住房优惠、子女入托入学优先等一系列有利于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优惠、倾斜政策,真正让大学毕业生肯回来、留得住、有前途。
乡村要振兴,离不了强有力的领路人。为此,连城县组织部门每年从返乡大学生中精心挑选30—50名品学兼优、热爱农村工作的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是党员的,分别担任党小组长、书记助理,非党的,担任主任助理,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去年底,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制定特殊政策,引进10名博士、硕士生回莲服务农村一线。该县还根据各乡镇、村产业结构不同,每年挑选20人到异村挂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45个村、社区的两委班子中,返乡大学生有180多名,并有30多人推选为两委主干,有10余人考录为公务员或事业干部。
实施“创业工程” 培育带头人
年轻的返乡大学生为农村带来了勃勃朝气,成了带动创业就业的带头人。连城县人社局实施“返乡大学生创业工程”,对回乡5年内创办家庭农场或发展种养加工业的,除享受两年各6000元的场租补贴外,还可申请10~3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对一次性吸收10名以上残疾人、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还可享受100~300万元的贴息贷款。
好政策,生出好产业。有带动10余户村民种植葛根超1000亩的罗坊乡罗梁锋;有夫妻双双回到家乡创办蜜蜂养殖,.百香果、蓝莓等优质水果种植,白鹜鸭、河田鸡、黑山羊养殖等基地的新泉镇董兴煌夫妇;有“一株非洲菊,带富一村人”的林坊镇林海鑫;有种植管理近2000亩芙蓉李并全程服务十余户果农的四堡镇邹冠骏和年种植百香果200多亩,自建电商平台,并负责40多户农户种植600多亩的宣和乡曹水才……据统计,在连城,由返乡大学生创办的种养殖基地有240多个,二、三产业实体300余家,并吸引不少大学生加盟、从业的返乡大学生达1000多人。该县245个行政村中60%的村都有1~2名大学生引领兴办的特色产业实体,让不少村真正成了果品村、花卉村、特色村。返乡大学生创办的家庭农场被省市县评为示范农场的就有18个。
实施“成才工程” 培育主力军
返乡创业,技术是关键。连城人社局大力实施返乡大学生“成才工程”,将返乡大学生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选送返乡大学生赴涉农院校进行专业深造,掌握一定技术后颁发职业农民证书。定期做好返乡大学生初、中级职称评定工作,在龙岩市首次评定的连城县8名农民中级职称中,有3名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获初级职称的达90余名。连城县“一园两区”的赛特新材、中触科技等10余家企业还为返乡大学生开绿灯,在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有60多人青睐于家乡企业,有一大批人正成为专业工匠、创新工匠、高新工匠,成了企业发展的骨干、标兵。
“接下来,我们还将着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提升计划,力争两年内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以上大学生入村两委班子,有1—2个由返乡大学生创办的经济实体,真正让返乡大学生唱‘主角’,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力军。”连城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