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综合保险: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龙岩样本


□ 记者 范波

曾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充分肯定;曾获得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的特别批示;曾作为龙岩模式向全国推广,一度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曾得到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的高度评价;一直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报道;一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

2020年4月28日,市委书记李建成对“三农”综合保险工作作出了“很好!创出龙岩特色”的批示。

这就是龙岩“三农”综合保险,近年来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一个卓有成效的样本。

今年是“三农”综合保险在全市全面推行10周年,也是“三农”综合保险在我市先后开展15周年。回望来时路,艰辛探索,收获满满;展望未来路,脚步铿锵,前景可期。

政企联动 创新突破

早在2006年,我市就在全国首创全市农房统保、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保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模式便是政企联动,由政府出资为广大农户投保,一旦出险则由商业保险公司理赔,以实现“花小钱办大事,花不多钱解决灾后重建大问题”,扩大农民基本保障,兜住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底。

2006年5月,我市连续遭受台风、暴雨灾害,损失严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我市灾区视察慰问,关注灾后重建工作。我市为每个受灾户筹集1万元资金、其中3000元来自保险的做法引起温家宝总理的极大注意,他详细询问了农房保险的具体情况,哪家公司承保、保费多少、怎么出,并肯定这一做法,还问了省委主要领导:“农房保险很好,龙岩有了,福建是不是全省都有?”

温家宝总理的询问和肯定加快了农房统保全省推广的进程,当年8月,省政府正式下文实施农房统保,全省663万农户,因自然灾害、火灾等房屋全部倒塌的,可获得5000元保险赔付,所需保费全部由政府支付。

2009年5月,龙岩市、县两级政府联手人保财险龙岩市、县两级公司在上杭县古田镇创建了全国首个“三农”综合保险示范镇,开展14个险种项目试点,实现了“险种、机制、体制、扶持、服务”5个创新突破,取得初步成效和可行经验。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八闽快讯》专报件上批示:很好,在革命老区先行覆盖更有意义。

2011年年初,龙岩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龙岩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的通知》,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在全市推广,至2013年底实现了全市7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76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

10年来,“三农”综合保险保费14.4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8.99亿元,为我市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了保险保障12897.25亿元,支付赔款11.57亿元。财政投入与“三农”保险保障比例达到了1∶1435。

政府通过运用“三农”保险机制,实现了从“事后救助”向“事前预防”转变,使抗灾救灾的财政补贴产生了“乘数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2011年至2020年,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参保农户356.89万户次、人数1375.43万人次,种植业2228.99万亩,养殖业3540.44万头(只),林业21649.05万亩,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2897.25亿元,农民人均每年风险保障额超35万元,广大农民群众也从中获得更可靠的保险保障,形成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公司促发展”的三赢局面。

“三农”综合保险成为我市颇具影响力的一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品牌,各级党政领导,普惠金融部门都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均作了重点报道,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茅于轼、赵树凯、温铁军、张晓山等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龙岩市委书记张健专题向媒体记者介绍了龙岩“三农”综合保险的做法成效,龙岩“三农”综合保险声名远播。

2012年11月2日至3日,人保财险总公司在龙岩上杭古田镇召开“三农”综合保险经验推广暨农网建设工作总结会议,龙岩“三农”综合保险模式在全国人保系统全面推广。

据悉,截至目前,龙岩“三农”综合保险服务的模式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借鉴推广。“三农”综合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户规避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而且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为我国农险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对我国建设新型农村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巩固提升 持续创新

自“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推广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制定明确的工作要求,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深化提升。

2018年4月,我市对原“三农”综合保险推广险种组合进行了优化升级,主要推出“三农”综合保险居家安心险、平安健康险、产业发展险“三大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保险保障体系。

2020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巩固提升民生品牌“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把农业、林业保险保费补贴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开启了新时代“三农”保险创新之路的新征程。

通过充分探索、创新突破、全面推进、巩固提升4个阶段,坚持政策支持、政企联动、人员到位、创新险种、深入宣传、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助推扶贫八项举措,我市持续全面推进“三农”综合保险。

同时,龙岩市委、市政府还将“三农”综合保险写进龙岩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龙岩市农办、财政、民政、农业、林业和烟草等部门和各县(市、区)及乡镇两级政府与人保财险龙岩分公司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在历次大灾中,“三农”综合保险为灾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5年长汀“5·19”特大暴雨灾害和连城“7·22”特大洪涝灾害中累计理赔4737万元;在2016年寒潮、冰冻及“尼伯特”“莫兰蒂”等台风灾害中累计理赔7457.78万元;在2019年5月至7月份的持续暴雨灾害中,累计理赔3055.86万元;在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中,全年理赔生猪保险赔款5568.11万元。

经过多年来的深化升级,我市形成了政企联动、机构健全、保障全面、服务便捷、经营规范和成效突出的“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续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推广10周年。目前,我市相关部门正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契机,切实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农业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努力挖掘、开拓和创新,进一步谋划“三农”综合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原有项目如期推进。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承保覆盖面大幅提升,漳平、上杭、永定、武平通过提高养殖户自缴保费补贴比例的方式逐步实现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全县统保。积极试点推广商业性能繁母猪、商业性育肥猪保险,推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积极探索“金猪贷”合作模式,由人保财险上杭支公司和上杭农商行签订“金猪贷”合作协议,构建产业信贷保险联动模式。“扶贫保”农业保险项目、产业扶贫保险项目及健康扶贫保险项目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森林综合保险如期续保,保持全市全覆盖。

特色项目取得突破。水稻保险试点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对规模种植3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提高保险金额,并积极拓展水稻种植补充保险;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取得较大突破,新推出了武东白兔养殖保险、武平绿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河田鸡养殖保险、山茶油种植保险等特色险种;积极落实“菜篮子”稳产保供要求,加大力度拓展蔬菜种植保险和蔬菜价格指数保险。

创新项目逐步开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已在武平县、上杭县落地实施,提供风险保障900万元/年,林下经济保险正在推进,2021年在武平县推出了林下灵芝种植保险,为全县林农林下种植的123亩仿野生灵芝提供风险保障24.6万元。

展望未来,“三农”综合保险将全力支持全市“三农”工作,全力助力脱贫攻坚,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岩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