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 供销社又回来了!


□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陈声金 黄彬梅 文/图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的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造了一个黄金般的荣耀时期,成为一代人的温暖回忆。

★看今朝,奋进谱新篇。我市供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春风中浴火重生,成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苏区合作社帮助穷人代当家

商场、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今天,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商店里,随心所欲地挑选商品。

煤油、火柴、白糖、食盐、化肥……曾经,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都由“供销合作社”包揽。

“供销合作社”,即老百姓口中的“供销社”。

在改革开放前,供销社是一块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金字招牌,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

红色闽西、光耀千秋,诞生于战火年代的苏区合作社,历史悠久、底蕴厚重。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闽西苏区各级党政“把发展合作社看成自己最大的任务之一”,同年11月,上杭才溪区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十八乡合作社”。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1933年,长汀、上杭县成立消费合作社总社,并在长汀县成立福建省消费合作总社,至此,共建立省社1个、县社3个、区社14个、乡社154个。

苏区合作社的经营,为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不懈努力,对于冲破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缩小苏区境内出现的工农产品严重的“剪刀差”起到重要作用。

供销社在闽西大地生根发芽,全面开花,苏区群众赞誉合作社“帮助穷人代当家”。

新中国成立后,省委、省政府重视发展合作事业,从组织、政策、物资上给予扶持。1952年6月,龙岩专区供销合作社成立,到年底,上杭、永定、长汀、连城、武平、漳平6县相继成立县供销合作社,继承和发扬老区苏区合作社的优良传统,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农村商业的主要渠道。

“村社共建”为乡村振兴助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作为,是供销社的使命所在。

2019年以来,我市供销系统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村)治理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村基层治理相结合的路子,以政治共建为引领,以经济共建为核心,以组织共建为基础,开展文化、生态、农业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服务共建,打造村社共建为农服务新载体,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供销社懂经营、有技术、有项目,而农村则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双方正好取长补短。

武平县中山供销社与老城、新城、阳民等村开展村社共建,采取“一个场所、两块牌子、多元共享”的方式,与所在地村党支部在信息网站、图书室、活动场所、远程教育设备等方面共享共用。实施资源共享以来,村社共用设施设备130多次,共享致富信息710多条,共建村社“五新推广”示范基地11个。

此外,把村社共建作为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培养农村人才队伍的有效载体和抓手,鼓励引导村干部、党员领办创办或带头加入农民合作社,支持党员骨干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理事。同时,依托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着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村社共建,让供销社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供销社得到发展的多赢局面。

时代在变,农村在变,供销社也在变!人们记忆中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三位一体”奋力拥抱新时代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因水土不服,供销社逐渐退出农村市场,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供销社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点题,亲自破题,在浙江全面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实践,拉开了供销社“三位一体”的改革大幕。

“三位一体”的战略设计,为何去何从的供销社指明了方向。

2018年以来,我市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突破口,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位一体”战略构想,借鉴浙江经验,探索构建适合龙岩实际的“由供销社牵头、各涉农主体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具体运作”的路子,解决生产分散、销售难、融资难等农业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打造更加强劲的“新引擎”。

——持续推进“生产合作”。开展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开展统防统治和农机服务,解决“地怎么种”的问题。同时,通过推广精准配方用肥、规范庄稼医院建设等举措,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供销合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搭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使农民“种有所导、产有所销、销有所利”。同时,市供销社大胆尝试,牵头整合多家快递企业资源,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创新实行“供快合作”模式,以“供销通世达”为自有快递品牌,在全国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供销合作物流服务网络。

——稳步开展“信用合作”。我市供销系统在全国最早实行供销合作金融“增信贷款”模式,打通供销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由市供销社牵头,在全市供销系统成立供销农业服务公司,与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合作,签订“供销社+银行”的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合作协议,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金融服务体系。

“531N”模式打造供销新品牌

进入新世纪以来,供销社“还有吗”、“还要吗”、“还行吗”、“干啥的”、“怎么干”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供销社综合改革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便利店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消费渠道,市场潜力巨大。2018年,我市供销社系统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瞄准便利店这一市场新星,发挥联合合作优势,努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

“‘红古田’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社是我们与福建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企业——厦门见福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采取‘531N’模式,打造的新型为民服务平台。”一谈起“红古田”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社,市供销社直属企业福建供销百农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蓝玉华就打开了话匣子。“5”即拥有供销社标识、“供销见福便利店”、“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社”、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指示精神和供销社产品等5个供销社元素;“3”即拥有“红古田”及其LOGO、“红古田”农产品专架和“红古田”品牌农产品等3个“红古田”元素;“1”即以日用消费品销售服务为主营业务;“N”即因地制宜开办电商代销代购、快递收发、彩票销售、合作金融业务代办、综合便民维修、旅游宣传等N项便民服务业务。

通过构建新型供销城乡服务综合体,有效破解了城乡综合服务长期以来没有盈利支撑、发展不可持续的“存续难”问题,以改革创新回答“还要不要供销社”的时代之问。

截至5月13日,全市已建成“红古田”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社202家,正在建设10家。

如今,星罗棋布,走进寻常人家的“红古田”供销城乡综合服务社正以服务综合体的形式,成为龙岩供销系统的一个新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之中,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 龙岩市供销社综合改革硕果满枝 ===

★二○一七年四月,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先进单位”,为全省供销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供销社。

★二○一八年一月,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

★二○一九年五月全省唯一的全国专项试点——“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在长汀县实施完成和顺利通过总社验收。

★二○二○年十二月,获得全国供销系统“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二○○九年至二○二○年,连续十一年获省对市综合业绩考评第一名。

★二○二一年一月,获评“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