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有温度 城景交融值连城
□ 通讯员 黄水林 文/图
冠豸山下是我家,美丽宜居醉人心。端午时节,徜徉在绿树成荫、粽香四溢的连城县城区大街小巷,流连在曲径通幽、花团锦簇、花灯璀璨的沿河景观长廊、客家文化公园,在文化传统遗存中品味连城城市新貌,令归乡过节的游子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纷纷感叹家乡的巨变。
城景交融值连城,百年华诞展新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喜看连城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百年前,连城城区建成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也仅有2平方公里。如今,连城城区建成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呼应、城景交融”的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城市崛起在冠豸山脚下、文川河畔。
连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县,是国内少有的城市与景区相连、相融的县份。近年来,连城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颜值”在不断提高——
城区路网不断畅通。城市中心轴“连城大道”全线贯通,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城市道路24.6公里,完成“白改黑”15.6公里,打通断头路8条,城区“两横四纵”路网全面拉开,条条道路变得平坦而宽阔,连城人民基本告别城区道路拥堵、出行难的现象。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市公园、客家文化公园、县总医院、冠豸小学相继建成投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民生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高水高排等项目稳步推进,文川河慢道全线贯通,连城人民在优美的环境中,不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城市文明日益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实施城市“绿亮净美”,市容市貌持续好转,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红色文化、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莲”宋灯点亮全城,冠豸书屋遍布城区东南西北中,城市文化气息日益浓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连城县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做足做实全员建设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城市文章,奋力建设更加现代、更有品质的宜居城市——
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畅通城区路网,完成莲塘路、东大路、中山路改造,建成学府路、云龙路。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西台小区、美食城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文化体育公园、市民服务中心、时代广场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力促工人文化宫、浦梅铁路站前广场等投入使用。
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争创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提高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管理,消除城市管理盲区;严厉打击违建乱建行为,严格管控建筑风貌;大力整治占道经营等行为,规范道路命名、广告设置、管线布局,加强绿地、园林、公厕、站牌等设施维护管护;健全居民小区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两长一员”,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继续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养老、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公共交通等设施配备,着力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加快实施“城区人口十年倍增计划”,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健全西城文教片区基础配套设施,丰富北部新区商业业态,促进园区务工人员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外来人口进城落户。
城市的变化,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连城,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小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正朝着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城市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