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凤凰涅槃”探新路
——我市水泥产业发展纪实
□ 记者 曾俊钦 赖菲
迸发强烈创业热情 大力发展水泥工业
龙岩市拥有“中国水泥产业基地”称号,是福建省水泥主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龙岩人民迸发出强烈的创业热情,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水泥工业,使龙岩迅速成为全省水泥生产大市。
1953年龙岩县龙门办起一座年产数千吨的土窑龙门水泥厂,这座水泥厂也是福建省笫一座水泥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进行技改,年产突破一万吨。1965年在原址上技改为立窑,年产突破4.4万吨。改革开放期间,1980年开始,尤其是1996年龙岩撤地设市后,龙岩境内相继建起龙岩地区、雁石、青草盂、铁路等水泥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紫金、东宝、曹溪水泥厂又陆续崛起,全市水泥年产量达60万吨。1997年5月1日,地级龙岩市成立,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新罗区境内水泥产业更上一层楼,拥有年产几十万吨到上百万吨的大型水泥厂,年产量已达1020万吨,产值达32亿元,成为新罗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002年7月12日,市政府下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污染企业限期治理的通知》后,全市水泥企业开始进行全面治理。截至2003年底,共有63家水泥企业分2期3批投入5200万元资金,采用高效、先进玻纤布袋收尘技术进行水泥粉尘污染治理,实现无烟无尘达标排放。
当时水泥企业普遍采用新型干法工艺,可以极大地提高石灰石天然资源的利用率和扩大工业固体废弃物,甚至城市垃圾、污泥的综合利用范围,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2003年2月10日,龙岩市水泥行业商会成立。市水泥行业商会关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宣传、引导、支持行业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先后召开和参加水泥产业结构发展研讨会和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研讨会,为市政府和省材料行管办制定水泥工业发展政策建言献策。全年全市行业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猛,龙岩福龙水泥厂1000吨每日生产线建成投产,永定兴鑫水泥公司、龙岩三德水泥建材工业公司先后投建2500吨每日生产线各一条。龙岩市正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省新型干法水泥的主产区。
2004年,全市有17家水泥企业19个品牌的水泥被省建材工业协会评为“福建省建材放心产品”。它们是三德水泥公司“三德”牌,春驰水泥公司“春驰”牌、“福龙”牌,龙麟集团“龙麟”牌,麒麟水泥公司“麒麟”牌,紫金水泥公司“紫金”牌,青草盂水泥厂“新叶”牌,矿务局水泥厂“骊珠”牌,铁建水泥公司“铁建”牌,路达水泥厂“路达”牌,西陂水泥厂“天宇”牌、“大久”牌,华龙水泥厂“华龙”牌,东宝山水泥厂“东宝”牌,友源水泥公司“友源”牌,玉鹭水泥厂“玉鹭”牌,天宇水泥公司“天宇”牌,小池水泥厂“龙驰塔”牌,马坑第一水泥厂“聚荣”牌等。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从关闭中心城区水泥污染企业起步,逐年推开和加大淘汰力度。
2005年,龙岩全市有100多家的机立窑水泥厂,200多台机立窑,还有钢铁、小火电、小煤窑、造纸、机砖厂等许多高污染的企业。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周边有18家水泥厂。这18家水泥厂在2005年实现产值6.85亿元,利润2793万元,上缴税费4701万元,从业人员3900多人。
2006年冬正式启动关闭龙岩中心城市周边水泥污染企业工作,当年9月30日在市政府礼堂召开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到2009年全部关闭龙岩中心城市周边的18家水泥厂。同日,成立“关闭龙岩中心城区水泥污染企业办公室”。10月,第一批水泥污染企业的关闭工作启动。
“关闭办”制定出了《关闭龙岩中心城区水泥污染企业实施意见》,同时配套7个附件文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把18家水泥厂分成四批次,第一批4家,2006年底之前关闭;第二批3家,2007年底前关闭 ;第三批6家,2008年底前关闭;第四批5家,2009年底之前关闭。到2009年12月,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内18家水泥污染企业的关闭工作如期完成。2009年冬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现场会在龙岩闽西宾馆召开,龙岩关闭18家水泥企业的经验向全省推广。
2009年国家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国务院2009年9月26日下发了文件,正式提出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行业落后产能。随后我市水泥行业转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到2015年基本完成龙岩市淘汰落后产能。淘汰水泥企业128家,拆除机立窑205台,产能2475.9万吨。
提升生产工艺 促进产业升级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加紧产业升级。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由100多家变为12家,企业规模由原来的几万吨,变成最小的有100万吨,大的600万吨。2006年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条,设计水泥生产能力654万吨,产量达到425万吨,占水泥总量的28.3%,在建生产线5条,设计生产规模630万吨。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大型水泥企业达到4家,龙麟集团列为全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60家重点扶持企业之一。
水泥生产工艺由原来的机立窑全部变成了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工业整体得到升级换代。工艺先进了,污染减少了,产量上去了,行业规模壮大了。几万名下岗职工都得到有效的安置和就业。2015年,我市水泥工业注重质量和信誉,打造了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全市有新型干法水泥企业13家,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19条,水泥产量达到3800万吨。2019年我市水泥产量达到4011万吨,占福建省水泥总量的一半。
2016年年底,龙岩市和全省水泥企业在省市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落实贯彻国办发34号文件精神,开展错峰停窑生产,有效实现了去产能、去库存。据龙岩市水泥同业商会统计,2017年1-2月,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熟料产量同比2016年增长2.8个百分点;全市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67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1-2月,全市熟料产量比2015年同期下降12%和水泥产量比2015年同期下降21.5%,充分显示出当年行业运行态势和前景稳定向好。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绿色环保转型升级
水泥工业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跨越,必须紧紧围绕节约资源、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等内涵,加速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这是水泥行业在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2021年2月,为进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水泥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龙岩市工信局在全市水泥企业中推广5G应用。漳平红狮、华润水泥(龙岩雁石)、龙麟集团、华润水泥(曹溪)、华润水泥(永定)等公司都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进行了尝试。
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司先行一步。三条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线具有二代窑特征,2003年建成省内首条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18年建成省内第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危废、污泥生产线,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中先行先试,探索了成功经验。2020年,该公司引进全球首条外燃窑减排二氧化碳生产食品级干冰生产线,向绿色环保、延伸产业链发展上迈出坚实的步伐。2021年5月,省工信厅公布第一批福建省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龙麟集团榜上有名。
福建春驰集团2019年投入1.5亿元对篦冷机、窑头窑尾的收尘系统、余热发电和所有的原材料堆场及输送廊道,进行技术改造和环保提升,彻底甩掉了“环保落后企业”的帽子,建成了节能高效的花园式工厂。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参加全国水泥品质和全省水泥化学分析“大比武”荣获“全合格”和“全优”单位称号。
龙岩原麒麟水泥厂的生产区转型升级,打造成龙岩洞文创园项目,依托龙岩当地文化和水泥厂现有工业遗存文化资源,立足文化创意产业,将旧厂区整体修整改造,规划建设成为具有文创商业消费区、文化艺术商务区、文创企业服务区三大功能分区的文创园区,通过吸引文创餐饮、旅游养生、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相关行业入驻,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圈层效应,通过提升文化品位,最终打造龙岩市城市旅游休闲地。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化工业领域节能,积极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加强重点耗能行业用能监管,抓好重点行业节能技改,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市13 家水泥企业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有力推动节能降耗,我市水泥行业凤凰涅nnb能耗绿色生产、信息化生产的现代化之路阔步迈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曾俊钦、赖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