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关注锲而不舍,成效初显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该县水土流失源于社会动荡、促于缺煤少电、成于群众砍伐,其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南方省份之首。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区域面积为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存环境,加剧了贫困,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长汀人民始终没有停下水土流失治理的脚步。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该县就有官方组织的和民间自发组织的治理形式,但这些治理大多是一种间歇性的小规模治理过程,成效并不明显。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不断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模式,成效逐渐显现。
198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到河田视察水土保持工作时总结出水土保持“三字经”,通俗易懂地阐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同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试点,每年给予30万元煤炭补助资金、20万元苗木扶持资金,组织8个省直单位联合治理,拉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工作,在不同岗位上对长汀作出9次重要指示批示。1999年11月27日,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到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2000年元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请求重点扶持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请示》上作出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上报长汀县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2000年2月,“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为全省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资金。从此,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上更加规范、科学、有效的道路。
习近平同志一直牵挂着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2000年得知长汀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他专门托人送来1000元,捐种一棵纪念树。2001年10月,他又一次来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指出:水土保持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方要重点治理,以点带面。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认真总结经验,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汀人民摸索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24字“长汀经验”。多年来,长汀县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开展科研协作、鼓励企业治理、军民携手共建等方式进行多方治理,将“反弹琵琶”理念一以贯之,推行“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陡坡地“小穴播草”等针对性治理,推进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统筹推进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实现绿、富共赢,突出久久为功,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