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龙岩更有温度
□ 记者 林阿玲
在长汀县卧龙山脚下,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音医院旧址。1932年,毛泽东来到这里一边休养,一边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之后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毛泽东在文中指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闽西龙岩,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上有着特殊分量。闽西光荣的红色历史,便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龙岩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坚韧不拔、接续奋斗,扎实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创新兴市、依法治市、幸福龙岩建设五大关键工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岩篇章。
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站在光荣与梦想的新起点上,闽西人民昂首奔向更加殷实美好的幸福生活。
奋力奔跑,拼出“发展温度”
今年5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老区+湾区 福建龙岩步入发展新阶段》为题,深入报道了我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项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缺少龙头产业带动、创新动力不足,过去一直是制约龙岩发展的主要原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毗邻广东的龙岩选择立足自身区位,主动对接大湾区,党政领导带头招商,补链强链有力推进,从减税降费到全程代办服务,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龙岩迈上了老区湾区融合发展的新台阶。
依托大项目支撑,一批新的产业集群如今在龙岩加快崛起。武平县去年以来与大湾区共签约项目62个,其中50个是新型显示项目。现在,龙岩新型显示企业的数量已有近百家,产值突破100亿元。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项目引进建设的热潮,在全市涌动。今年一季度,我市新签约项目159个,总投资313.7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龙岩经济社会发展聚力蓄能,为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支撑。去年以来龙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实行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突出产业发展,突出项目带动,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比征地拆迁、比招商引资等“五比一看”竞赛活动,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建筑业、文旅康养产业、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持续稳定增长,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产业、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增势良好。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有力抓手,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开竣工“一季一活动”和征地拆迁促重点项目落地百日攻坚行动,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出效益。常青三元前驱体一期、鑫鹭钨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龙净智慧环保、时代思康、新兴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龙岩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复。
创新实行产业链招商等招商机制,成功举办“11·8”机博投洽会、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市主要领导带队前往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开展招商。去年以来全市新签约项目573个、总投资1487亿元。
只争朝夕、埋头苦干,齐力干出发展高质量、拼出超越加速度。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9亿元、增长5.3%;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亿元、增长19.4%。
发展带来增收,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去年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190元、20150元,今年一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5%、20.6%。
狠补短板,提升“民生温度”
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民生,是群众最大的期盼。
我市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今年在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梳理出10个方面重点问题,由市领导挂钩、部门具体负责,逐条逐项推进落实。
知民生冷暖,解民生之忧。持续惠民的“温度”,让更多的闽西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龙岩梦圆“全国文明城市”并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着力抓好治堵、治涝、治污等工作,扎实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一市两区三组团”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每一个百姓在宜居宜业环境中感受到幸福龙岩的温度。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实施教育五大工程,去年全市13所中小学校建成招生,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9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47万个,有效缓解了教育学位不足问题。
医疗卫生更有保障。深入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各县(市、区)均设立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所有乡镇(街道)均有1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135家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养结合。
文化惠民润泽心田。全市拥有影剧院2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4个。“十三五”期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累计演出360余场。
社区治理深入推进。我市结合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面推行“红色近邻党建”工作,组建小区党支部1302个,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
……
以人为本,民生之福。
“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作为全省脱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压实责任,不懈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2万户11.07万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如今,318万闽西儿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红绿文章,书写“色彩温度”
“来武平,我氧你!”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一眼就看到白墙上醒目的6个大字。该村目前拥有36户“森林人家”,是福建首批“金牌旅游村”。
云寨村党支部书记邱国忠告诉记者,云寨村充分发挥地处梁野山麓的生态优势,打响“云中村寨、森林人家”品牌,去年全村接待游客45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万元。昔日人称“有女不嫁云寨郎”的穷山村,如今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闽西龙岩是红色圣地、生态福地。红,源于深厚的红色文化与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绿,来自绵延的绿水青山与守护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市全力打好“红绿”品牌,做足“红绿”文章,探索发展新路径——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其融入到教育培训和文创旅游各方面,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一个集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为一体的“三红”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今日的闽西红土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朝圣者”汇聚而来。革命圣地上杭古田镇,今年接待游客量预计可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
“红”土地书写“绿”文章。闽西大地上迎风绽放的生态文明之花同样让人倾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牢记殷殷嘱托,我市干群带着使命、责任和感情,不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平林改精神,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唯实干,方有为。如今,全市水土流失率降至6.03%、长汀县降至6.78%。全市3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优良水质,82条小流域Ⅰ-Ⅲ类水质占比97.6%,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漫山的翠绿,潺潺的流水,蔚蓝的天空……闽西老百姓在绿色环境中尽享美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岩绿色生态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019万亩,实现产值229亿元,带动16.7万户林农参与;去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184.2万人次、直接收入10.73亿元;绿色制造业、循环经济等发展方兴未艾……
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如今,红色闽西正沿着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高歌猛进,革命先辈们追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