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有“数”

乘风破浪融入“数字时代”


□通讯员 肖文秀

打开“i武平”APP即可“码上办事”,一站式享受各种服务;全县已建设100个5G基站,安装高清摄像监控2000余个;去年实现电商交易额50亿元……这里,是加“数”前行的武平,正乘风破浪融入“数字时代”。

近年来,武平县纵深推进“数字武平”建设,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做好“互联网+”文章,在机构、职能、人才保障方面下大力气,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保障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武平数字建设驶出加速度。

统筹全县“一盘棋” 聚集人才“强磁场”

武平积极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启动智慧武平建设,相继出台系列文件,把“数字武平”建设列入县政府“一把手”工程,并组建10个工作专班,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武平”建设。

结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武平对数字武平建设办公室进行调整规范,剥离行政职能,更名为“武平县大数据服务中心”,目前成为全市各县(市、区)类似事业机构中唯一一个副科级事业单位。

“数字武平”建设,人才是关键。武平制定下发《数字武平万名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县数字人才培训达1万人次以上,打造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实施“梁野英才”聚集计划,共引进各类人才310人,仅数字产业类专业人才就有22名,其中研究生7名,本科生15名。

架起数字“高速桥”

扮靓城市“高颜值”

武平统筹全县媒体资源和政务资源,全面打通“武平发布”与“i武平”政务生活服务平台端口,让“新闻+电商+政务+服务”成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和可靠抓手。

疫情防控初期,通过“i武平”和“武平发布”平台,在全市率先推出线上“口罩预约”服务,短短两小时,上万口罩售空。今年以来,平台“随手拍”共接收市民上报诉求221件、办结221件,办结率、满意率达100%。平台浏览量765.12万人次,为市民提供8.2万次汽车购票服务,现有粉丝7万多,注册用户6.4万。

5月10日早上8点17分,平川镇南门社区信息采集员林秀萍在巡查时发现,一商户在人行道上乱放广告牌匾,便随即拿出“城管通”采集器拍照取证,并反馈至“智慧武平”指挥中心。中心值班长邹玉荣第一时间获悉此情,立即派发至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不到两个小时,便完成事件处置。

2015年,武平在全市率先筹划设立数字城管,2016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分为8大网格,各配备1名信息采集员,采用“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管理模式,构建“大城管”格局和闭环评价体系,目前共接入处置单位37家,共采集上报案件72292件,立案派发有效案件69400件,立案率96.02%。

赋予发展“新功能”

筑牢平安“防护墙”

在武平县工业园区吉信德宠物家具“智慧工厂”内,50余台智能设备全部开机运转,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模式,配合实木加工柔性生产执行系统和AI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宠物家具制作。

同样,武平省级高新区内的舟拓智能制造5G线路板智能钻孔及节能压合生产项目,同属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该项目完成后,只需一名员工即可实现全部操作,有望成为武平首个“黑灯工厂”。

目前,武平有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家,7个项目入选“2020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1个项目入选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第二批),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

4月12日,武平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侦办一起非法出境案件,成功拦截准备前往缅北一夜暴富的10名犯罪嫌疑人。寻回走失老人、打击偷私渡人员、开展反诈预警……智慧公安功不可没,运用大数据平台和雪亮工程高清视频监控等新技术,可迅速锁定违法犯罪嫌疑人,快速侦破案件,发案数也下降许多。

据了解,目前,武平雪亮工程已连续实施9期。同时,该县充分运用反诈预警平台开展反诈工作,今年2月至今,共核查反诈预警线索913条,成功劝阻814条、涉及金额35.1万元,成功率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