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一体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罗区红坊镇

打造产业红坊宜居红坊幸福红坊


记者 黄俊 郭亦斌 通讯员 谢小艳

龙泰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点火投产,第二条生产线即将开始建设,该项目被列入省、市、区重点项目,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征地拆迁和建设推进中得到了市、区、红坊镇及各职能部门的全程保姆式服务;

紫金山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龙岩市老年大学紫金山社区教学点于今年4月23日正式揭牌成立,将开设形体基础训练、声乐、手机摄影、太极拳等四门课五个班,是目前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中开设课程及班级最多的教学点,紫金山社区近千名老年人将受益;

紫安河道(六斗段)治理工程于今年1月开始施工,目前已完成60-70%。项目预计6月竣工,将进一步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保障紫安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平洋村文化健身广场内,村民们或运动健身,或跳广场舞,或带娃休闲,其乐融融;

……

来到新罗区红坊镇,处处可见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喜人场景,处处可见发自内心、洋溢喜悦的幸福笑脸。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红坊镇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和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要求,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等工作安排和新罗区打造“首善之区”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座有温度的幸福新城,正在新罗区的西南部强势崛起!

建新城强乡村,一体推进

井然有序的集镇、各具特色的乡村、宽阔笔直的道路、锃亮整齐的大棚、拔地而起的厂房……

曾经,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红坊镇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也牺牲了环境,乡镇整体品位不高。如今,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蝶变。

近年来,红坊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文明镇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全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该镇坚持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持续抓好“街巷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店长制”工作,强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卫生整治,高标准严要求对标对表整改,多方位提升红坊集镇形象,2020年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78次,占道经营整治350家次,拆除破旧广告、宣传横幅260余个,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630平方米。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市、区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两治一拆”工作落深落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东埔村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和乡村振兴阵地建设,红田路两侧及村部周边“裸房”整治和房屋“平改坡”37幢。在此基础上,红坊镇深入开展“一革命四行动”,2020年全镇共整治旱厕2153个、新建公厕2座、更换垃圾桶设备350个、道路绿化10余处、清理沟渠上千米。

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村民成为市民或正在成为市民,红坊镇的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该镇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红坊中心幼儿园顺利揭牌开园,红坊中学田径场、东阳小学危房改建等项目顺利实施,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村(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该镇着力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紫金山趣读吧和东埔村趣读吧投入使用,南阳浮山公园、龙溪邦排洪沟、赤坑老年活动中心、红坊第二中心幼儿园通行道路(南阳段)等惠民工程全面竣工,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学党史促发展,两手齐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坊镇迅速行动,抓早抓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红坊镇坚持以“学”为先,筑牢思想根基。该镇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红色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精心组织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目前已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宣讲等20余次,在新媒体平台增设“党史知识线上问答”专栏,组织党员干部前往东阳村盂土丘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红坊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学习。

在此基础上,该镇强化宣传引导,红坊镇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编创《百年党史歌》,充分利用户外大型宣传栏、LED屏、学习宣传栏、道杆旗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并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多渠道向广大群众推广、普及党史知识。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该镇发展带来了强大推动力。今年第一季度,该镇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8.64亿元,比增27.5%,限上商贸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3.37亿元,比增6.0%,固定资产投资额1-3月累计完成9亿元,超额153.67%完成第一季度任务,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攻堵点解难题,三箭齐发

近年来,红坊镇全力打好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大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驾护航、积蓄动能。

该镇一手抓落地攻坚,一手抓招商引资。2021年,红坊片区共涉及紫金山体育公园南部废弃煤矿综合治理项目用地、华莲西路二期(嘉洁燃气站)、红田路三期、红田路四期、红炭山住宅用地2号地块、红炭山住宅1号地块、龙岩城区至高新园区城际快速通道、中农批配套用地C地块、龙岩新罗红坊110千伏变电站、红炭山康养基地三期收储地块(红炭山矿业集资房)等10个重点项目。该镇实行“镇村联动、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征迁工作机制,以“5+2”“白+黑”“晴+雨”的强劲工作势头扎实有效地开展征迁工作。1—3月完成房屋征收2.2万平方米,土地征收61亩。同时,积极推动项目落地,1—3月新引进项目4个,其中超亿元三产项目3个。脱贫攻坚方面,去年该镇开展扶贫交叉检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再次全覆盖“回头看”,整改存在问题144条,并加强对贫困户及边缘户的定向帮扶,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产业、资金等帮扶政策,发放镇级教育奖补、破旧房屋修缮补助、就业交通补助近30万元,新增47个公益性岗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生态环保方面,健全完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以红坊溪流域水质稳定达标为底线,常态化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和河湖长巡河工作制,2020年共组织开展养殖业污染排查行动60余次、巡河906次,定期开展红坊溪河道清淤疏浚和河段河漂垃圾清理,有效提升河段污水自净能力和排污能力,防汛期间行洪顺畅安全。

长风破浪正当时。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红坊镇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镇党委书记郭朝龙表示,今年该镇正充分发挥“一肩挑两区”的区位优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优势、“红色之坊”的人文优势,着力打造“紫金山—红炭山”宜居康养板块、集镇商贸物流板块、“船巷—悠远”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板块,全力推进党建领航、项目落地、乡村振兴、典型培育、民生民心五项重点工作,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产业红坊、“山青水秀空气优”的宜居红坊、“平安文明人和谐”的幸福红坊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