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外籍教师由衷点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福建长汀4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强 王海涵 见习记者 田宏炜)“当前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生态环境的挑战,长汀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很好地展示了我们能够去应对这些挑战,让环境回到最初的状态。”这是厦门大学德国籍教师史蒂芬今天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参观后的感受。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年,一些山上几乎寸草不生,山岭尽是稀松的红土壤。2000年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昔日的“火焰山”如今变成了“花果山”“金山银山”,被誉为“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以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了“长汀经验”。据讲解员介绍,从1999年到2020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05.66万亩减少至31.50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至6.78%,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

今天和史蒂芬一同前来这里参观的还有厦大的其他12名外教,他们分别来自英国、法国、 印度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缅甸和韩国。

在厦大电子工程学院任教的巴基斯坦人阿里·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中国愿意“把时间交还给自然”。他认为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高度重视,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持久战。在他看来,“好的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居住,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