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打防并举,预防为先”的森林防火长效工作机制筑牢安全防线 ——
火灾起数和受害面积持续控制在低位
□记者 池银花 施薇
我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39%,连续42年居全省首位。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打防并举,预防为先”的森林防火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创新预防机制,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面积持续控制在低位。
记者4月18日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易燃的马尾松、杉木针叶纯林和中、幼林比例分别占林分面积的64%和35%,可燃性高,形成不利于森林防火的可燃物环境。另外,去年冬天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受寒潮低温极端天气影响,林下枯死物剧增,可燃物载量丰厚、含水率低,同时扫墓祭祀、烧荒烧杂等人为用火活动多,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尽管如此,去年冬天至今年4月上中旬森林防火期内,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4起,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起。
从源整治,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为有效解决我市林分结构单一、稳定性差、森林质量不高,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防火防病虫害能力差、水源涵养功能低、自然修复能力不足等生态脆弱问题,我市从202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松林改造优化工程,制定了三年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马尾松林林分结构优化工程,从源头上解决森林火灾风险隐患。
目前全市已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76.5万亩,占3年建设总任务的58.8%。我市先行先试松林改造优化工作得到了省林业局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项目引领,建设形成林火阻隔体系
为有效预防和阻隔林火,从2005年开始,我市每年争取省、市资金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全市共建成生物防火林带约16万亩,近7100公里,其中示范林带9000亩,近300公里。从2020年起,市林业局在全市投资1985.97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生物防火示范林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生物防火示范林带56条,长388公里,面积1万亩。
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基础上,2013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第一条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1.3公里。2016年开始,我市采取林业部门与供电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大力建设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目前全市已建成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5326亩。“通过在电力线路走廊下种植低矮经济防火树种,即丰富了当地的产业链,又增加了林农收入,还有效解决了林区线树矛盾,将生物防火林带与电力走廊林带、自然林火阻隔带形成闭合圈,林火阻隔体系初步形成。”市林业局防灾减灾科工作人员说。
为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控制力,2016以来,我市还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建设资金4680万元连续实施了多个森林防火项目建设。其中,长汀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古田会议会址群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汀江中下游流域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正组织申报验收,九龙江上游流域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了龙岩市保护森林、防灾减灾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央财政下拨我市355万元用于建设森林防火网格化信息系统和森林防火工作试点,目前,我市森林防火信息中心建设、武平县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长汀县森林防火宣传试点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创新平台,强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
一直以来,我市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主要流程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遥感卫星监测系统进行监测,然后经省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再传达到市、县核实后逐级上报反馈,存在着时间跨度大、坐标点不够精确等问题。为此,2012年开始,我市建设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实时视频传输,监测重点地段火情。目前全市已建成31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
2014年9月,我市又创新应用多普勒雷达监控全市森林火情,由市林业局提供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市气象局根据数据调用所产生林火过程对应的雷达回波资料,统计分析烟尘雷达回波的特征,实地考察林火现场,从而制定了一套详尽的烟尘识别流程。2016年6月,我市据此开发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监测林火回波系统V1.0》,可自动识别林火回波并短信报警。
“该系统每6分钟立体扫描全市林地一次,能够及时发现初发林火和农林事违章用火,有效避免了贻误扑火有利时机的情况发生,把火情处置在初发阶段。”市林业局防灾减灾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技术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国家气象局的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今年,市林业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防火“三本台账”建设工作,包括建立森林火灾台账、完善森林火险社情因子台账、建设森林火险地情因子台账等,变被动预防为主动精准防控。目前森林火灾台账已经建设完成,社情因子台账和地情因子台账计划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初步建设。
强化队伍,提升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为实现扑火队伍专业化,2009年,我市确定了每1.5万亩林地配置1名县级扑火队员,每个乡镇配备1支10人农民扑火队,人口超过3万人的乡镇增加10人,林地面积超过20万亩的乡镇再增加10人的标准,大力开展扑火队伍建设。
据了解,从2014年起,我市投入近800万元建成20支527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再加上全市根据实际情况已建成的151支共2988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46支637人的应急森林消防队伍,以及群众森林消防队伍,目前我市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扑救森林火灾的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扑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充分发挥护林巡护作用,2017年开始,我市投入276万元在全省率先启用“互联网+巡护”的智能护林巡护系统建设,现有1229个护林员账号和517个各级管理员,将巡护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山头的每一个角落,累计完成有效巡护时长211万小时,巡护里程达675万公里,今年,市林业局又投入615万元,将全市3045名护林员和管理员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了巡护人员网格化管理,护林员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制止违章违法用火行为,充分发挥了护林员的森林防火前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