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呼!”
——记武平县岩前镇杨梅村第一书记林海辉
□ 记者 蔡添高 通讯员 马传能
10日一早,离月底正式离开驻村岗位的日子越来越近,武平县岩前镇杨梅村第一书记林海辉心里却越来越不舍。
没等天亮,他就驱车前往大山深处的杨梅村腹地,那里是他时刻惦记牵挂,有时还寝食难安的地方。一路走、一路停、一路看,沿着自己三年来付出心血重铺的村道,哪怕只是一块小落石,他都会下车把它移除掉。
回忆起驻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林海辉眼角红润,他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群众有了感情……
摸村情、问民需,找准路子促脱贫
2017年12月,福建省高速集团龙岩管理分公司党员林海辉被省里选派为驻武平县岩前镇杨梅村第一书记。杨梅村,原来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行政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村民陆陆续续外迁居住,多年来村集体基本无收入来源,是岩前镇最为贫困的村。
市驻村工作动员会开完的第一时间,他马不停蹄赶往岩前镇。刚到村部时,他还很兴奋,以为这个设在集镇附近的“飞地”就是他要大干一场的“战场”,然而待村主任带他先是骑40分钟摩托车,然后步行两个多小时穿越村里无烟之地,最后才到达较远的两个自然村时,他极高的期望值一下子掉落深渊。
“进去村里的路烂到不行,坐摩托车也能把屁股颠痛两三天。糟糕的不但是进村的路,还因为这里曾经是矿区,地下水系遭到破坏,大山包围的山村,竟然会缺水。”
也就是在他激情被冰水差点浇灭的瞬间,受访贫困户练文德的一句“你是省里派的第一书记,我们指望着你带我们致富奔小康呢!”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党和政府选派过来帮助贫困乡亲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无论如何“要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座山头,走访了还住大山深处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次行走在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古树参天的大山深处时,心里就有点发毛,要不是想尽快摸清情况,还真不敢走这样的小路……”
他还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以及走访贫困户、党员、村民代表、离任村主干、离退休干部和乡镇领导、人大代表、包村干部等人员,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群众需求、致贫原因等,累计走访达200多人次。
很快,他就对全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根据村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经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讨论,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杨梅村2018-2020年三年发展规划》,为杨梅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强村富民探寻出崭新路径。
抓项目、筹资金,培育产业谋发展
破败不堪的进村道路,曾经两次让骑摩托车进村的林海辉摔了跟头。
要致富,先修路。面对杨梅村路途遥远偏僻、地处贫困深山、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林海辉意识到改善杨梅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刻不容缓!
“只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了,才能将村里抛荒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推进产业发展,让杨梅村民‘生活在镇、创业在村’。”很快他就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谋划,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时间,多方筹资近300万元,分三期完成了进村主干道重铺。
“资金筹措让我脱了层皮没关系,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群众自发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段时间里,村里的老书记练荣德义务为路面浇水保养,细心呵护每一段刚刚完工的路面;其他村民自发当起了“保安”,生怕路面未干之前被牛羊等动物破坏;还有的村民义务出工,帮着工程队做能做的任何事……
要发展农牧产业,缺水又是个大问题。为了在深山里找到合适的取水口,林海辉跑遍了村附近的每一个大山深处。走路最多的一天,手机显示整整3万步,而且这不是在平地上走,而是翻山越岭。
很快,3座100立方的水池建起来了,“接下来还要建2个大水池,取水口是在深山处,保证全年水不会断流!”林海辉既骄傲又遗憾,自己没能亲眼看到这两个水池竣工。
路通了!水来了!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自己的脱贫致富事,贫困户练文德笑得合不拢嘴。如今他家的蜂蜜、土鸡、土鸭都供不应求,“等待买我家东西的城里人都要排队呢!”就在去年,他家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近3万元,已经走向奔小康的大路。
三年来,林海辉还积极争取各部门扶贫资金160多万元,用于光伏扶贫发电、委托投资、村部办公环境提升、蓄水池建设、自然村道路硬化等便民惠民项目工程,实施扶贫项目14个。
“每个项目从谋划到招标实施,从开工到完工,都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一起共事过的原村主任钟思德回忆说,林海辉坚定地认为“项目兴村、产业富村、集体经济强村”是杨梅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组织筑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关键要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打造脱贫攻坚骨干队伍。”林海辉认为,杨梅村想要消除“贫困村”,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班子,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紧紧依靠集体的力量因地制宜推动发展。
一方面,他着重强化对村“两委”干部的培养和监督,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同时,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党建活动新形式、新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党日活动和党建工作交流,激发党员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8年,杨梅村党支部获岩前镇党建工作项目点评优秀奖。
在林海辉的努力下,杨梅村“两委”逐步凝聚合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村里事业蒸蒸日上。
到2018年底,仅一年左右时间,杨梅村就顺利摘掉了“穷帽子”;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从2017年以前的基本没有,上升到了18.7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杨梅村先后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四级)市级先进集体”“平安村居”。林海辉也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并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再向组织请战!”作为全国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中的一员,林海辉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矢志不渝,深刻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