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泉汩汩流 滋古润今向未来


□记 者 王传龙 林阿玲 罗焕辉 陈子斐

通讯员 黄水林

连城新泉,一块彪炳史册的红色土地。

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三次进驻新泉,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开创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政治军事整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先河。新泉,是古田会议决议案起草地、红四军第四纵队诞生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初步完善地、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创办地,在红色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3月7日至8日,记者走进新泉镇,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的光辉足迹,追忆红色历史,感受精神传承,探寻发展变化。

新泉整训铸军魂

新泉镇三面临水,远眺犹如一个玉带环珠的绿岛。踏入新泉域内,道路两旁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猎猎,将游人引向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以及多处红色遗址。

“新泉位于连城县南端,当时是连接长汀、上杭、龙岩三县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红四军入闽后多次进驻新泉。”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解说,将记者的思绪带回90多年前。

1929年5月2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长汀涂坊经罗地首次来到新泉,在北村连南河边的大榕树下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向广大群众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武装闹革命。

1929年6月10日,红四军二占龙岩城并在上杭白砂一举歼灭钟铭清一个团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上杭旧县第二次进驻新泉,进行一周的休整。其间红四军在新泉竹山背召开大会,朱德宣布将闽西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四军队伍由原来的3600余人扩充到近6000人。在此期间,毛泽东指导新泉工农建立起连城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

“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队伍越来越大。由于当时红四军还处在初创时期,成员大部分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红四军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错误倾向,严重妨碍红四军正确执行党和革命所赋予的使命及部队的生存发展。”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馆长伍玲金介绍。

改变迫在眉睫。6月14日,毛泽东在新泉撰写了8700字的《给林彪的信》,信里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原则,为三个多月后党中央“九月来信”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半年后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打下了初步基础。

1929年12月3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九月来信”精神,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三次进驻新泉,开展为期十多天的政治军事整训,以彻底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史称“新泉整训”。

“按照前委分工,毛泽东、陈毅主要负责政治整训,朱德主要负责军事整训。”伍玲金说,整训开始后毛泽东深入基层开展各种调查会,找干部、战士和农民等谈心,了解红军的思想和存在的问题,对士兵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进行耐心教育,并征询对红军建设的意见。经过集中整训,指战员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军事整训也如火如荼开展,朱德在军民万人大会台上给红四军指战员作动员报告,主持制定各种条例、条令,举办基层军事干部集训班并亲自授课。通过在全军开展军事技术、战术训练,提升官兵军事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

位于新泉村的望云草室,是清代咸丰年间的一座书院,整训期间毛泽东、朱德、陈毅在此办公和居住。在这里,借着一盏瓷油灯的微弱亮光,毛泽东起草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新泉整训,是我党建军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民主整军运动,为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组织、文案起草等准备,为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伍玲金说。

大榕树下传精神

“一天,毛泽东正在望云草室伏案写作,忽闻外面的水井传来求救声……为保群众安全,第二天毛泽东带领士兵在水井旁建起井栏,此后再无人落井。”

位于北村连南河边的大榕树,枝繁叶茂,树冠如云。绿阴下,“大榕树讲坛”讲师、退休教师张开涛正在声情并茂地给村民们讲述新泉“红井栏”的故事。树旁,一条新修的红军路蜿蜒通向远方。

这棵近千年的大榕树,见证了红四军进驻新泉的烽火岁月,早已成为红色历史的象征,在人们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愫。

新时代下,如何打造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阵地,讲好红色故事,更好激发干群奋进力量?经过一番调研考量,2018年“大榕树讲坛”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讲堂,主要依托老党员、红军后代、退休教师等,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宣讲新泉红色故事以及党的政策,通过接地气、贴近实际的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新泉镇党委书记林志强介绍。

把讲台设在大榕树下,讲述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生动的红色故事,也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综治平安等,通俗易懂,深受欢迎,大榕树下时常掌声阵阵。

“大榕树讲坛”上的故事,大多源于《新泉故事》这本书,主编者是新泉中心小学教师杨彬芳。近些年他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走访考证、挖掘整理新泉红色故事和镇情风物,义务参与编撰了《新泉故事》《新泉印记》两本极具史料价值的书。

“我们子子孙孙都不能遗忘新泉这段红色历史。”从小就在望云草室听长辈讲红色故事的杨彬芳说,新泉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册烈士有500多人,只有传承弘扬好红色精神,才能让九泉之下的英烈得到安息。

功不唐捐。如今在新泉,无论干部群众,随口都能讲出《洗澡避女人》《小气的张南生》等红色故事。“大榕树讲坛”已成为连城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品牌,开办三年来共组织各类宣讲200余期,共计3万余人次参学。

传承,不止于大榕树下。

新泉11处红色革命旧址中,有6处作为“古田会议旧址群”的组成部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的馆藏文物达2700多件。如今,修缮一新的纪念馆及周边红色旧址,成为干群参加党性教育、开展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两天就有连城一中和三中的师生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纪念馆共接待参观者15473人次,在受疫情影响情况下仍比增6%。

红色优势赋新能

华灯初上,新泉镇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街市小高楼林立,商店继续营业,游客三五成群,夜色中的小镇,热闹程度并不逊于白日多少。攀谈中一位商户告诉记者,镇上做夜间生意的烧烤店就有6家,热闹得很。

“人气旺,得益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泉镇镇长李光辉告诉记者,红色、温泉、美食是新泉的特色三宝,如何挖掘红色资源内核,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项目,进而带动温泉、美食业协同发展,是新泉人民一直思考的课题。

整合红色资源,被提上日程。针对各红色旧址分散在镇上不同区域的现状,2018年新泉镇开始实施红色景点串点成线及改造提升工程,包括整治周边杂乱建设、优化立面风格、保护维修古街巷等。目前改造基本完成,各红色景点被有机串联起来,镇街面貌大为改观,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更大的手笔在后头。去年,新泉镇启动建设红色风情小镇,项目总投资1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游客集散中心、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等,整个工程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

“红色风情小镇建成后将为新泉的红色培训、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重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李光辉介绍,届时镇政府办公大楼将整体搬迁,让位给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县委党校也将迁建到新泉镇上来。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

远景可期。目睹近年政府的作为和小镇的变化,对于红色风情小镇这一新项目的建设,当地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持。“西村仅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52户群众的征地工作。”新泉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包村干部李绍炜介绍。

“现在新泉的发展机遇很好,我们要努力抓住。”这是记者采访当地企业人士时听到他们表达的共同心声。

天赐温泉山庄一期建成后,近年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每日基本客满,投资者张海坤告诉记者,新泉红色风情小镇的建设,给了他很大的发展信心,将适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新泉的美食业也日益红火,年产值达1.8亿余元,从业者有5000多人,新泉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客家美食名镇。“我们美食行业也要做好迎接更大游客市场的准备,目前正在做客家菜地方标准制定、名菜地理标志申请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品牌。”新泉客家美食行业协会会长张金涛表示。

新泉的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在外乡贤返乡创业——饶华生从厦门回来后创办了红土思源干部培训机构,并发展其他旅游产业项目;杨卫大学毕业后回到官庄村承包了430亩山地种植特色水果,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目前果场不仅是扶贫基地,还成为红四军新泉整训纪念馆的科普实训点。

每个人,都对新泉的明天充满希望。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中,新泉镇乃至连城县的发展迎来加速度——

去年新泉镇接待游客37.6万人次、比增22%,全镇社会生产总值20.33亿元、比增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4元、比增10.3%;连城县全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80亿元,比增5.2%,继续蝉联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饮水思源共奋进,继往开来再出发。

在启航新征程的“赛道”上,连城人民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