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中山镇:
传承传统文化 从娃娃抓起
元宵节前夕,武平县中山镇宫灯老匠人们又迎来了宫灯热卖的旺季。
今年79岁的林德春从事宫灯制作已经40余年了,现今中山镇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宫灯的仅剩三人,他是其中一人。2月23日,笔者来到林德春店铺,他正在为年前制作好的宫灯进行检验:点燃打火机,让热气流在宫灯内流动,带动“凉伞”转动。“凉伞”转起来,检验通过,才能正式将成品交付给卖家。
正月十三是该镇添丁挂宫灯的日子。村民徐德新提前来到林老店铺,拿回春节前预定好的宫灯,准备在吉利祥和的日子在家族祠堂挂上宫灯,祈福儿孙如意安康。
“只要家族里有人添了新丁就一定要买宫灯,这是我们从明朝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在农历十三挂灯,元宵节那天亲戚朋友都会聚在一起闹花灯,庆祝族门兴旺。”徐德新喜滋滋地说。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以雍容华贵、颇具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传统的宫灯种类很多,大部分是多燃蜡照明,上面绘制各式各样图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工序复杂,学起来比较费劲。因此,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也成了中山镇宫灯匠人的心结。
“我们镇上现在还做花灯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了,如何传承宫灯制作的手艺?在中山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依托中山中心小学来开办宫灯纯手工制作兴趣班,目前学员有五六十个,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兴趣班从小开始培育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武平县中山镇文化站站长徐冠英说。 (通讯员 邱晓丽 李婷)